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七秩足迹之四】研究生教育篇: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日期:2022-06-24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研究生院
文字 图片
电话 摄影

开栏语

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从只有2个专业200余名师生的白手起家,到在校生2万余人的综合性大学,东林背倚莽莽林海,扎根幽幽黑土,以其生生不息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拼搏努力,为祖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书写了璀璨夺目的盛世华章!在东林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新闻中心推出10篇“七秩足迹系列报道”,从《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本科教学篇: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科研篇: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林智慧和力量》《研究生教育篇: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学生工作篇:七秩树人硕果累累》《就业篇: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国际交流篇:70年,建立起跨越五大洲的“朋友圈”》《校园建设篇:在荒芜中建起花园式学校》《后勤保障篇:为师生员工做好生活保障是“天大的事”》《图书馆建设篇:跨越70年,从图书馆看东林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回顾学校的铿锵步履,感受东林人的踔厉奋发。


研究生教育: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建校70年来,学校研究生教育从零起步,如今在籍研究生规模已经达到8400余人,涵盖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70年来,学校培养了2.6万余名研究生,他们中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各类高层次人才,为国家林业事业发展提供了高层次人才支撑。

风雨50载,学校研究生教育逐步完善

1951年,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大学和专门学院设立研究部,标志着新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诞生。当时全国研究生培养规模都比较小。

1954年,东北林学院先后成立林工研究班和林学研究班,学校研究生培养工作正式开启。到1957年,学校研究生班共招生80人,全部由苏联专家讲课,其中,苏联专家巴布士金指导、培养了林工研究生25名,马雷歇夫帮助培养了16名林经研究生。

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探索,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加强了基础理论教学和计算、分析、实验等实践环节。在培养方式上,多数采用导师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导师有杨衔晋、王业蘧、周以良、葛明裕、邵力平、李景文、陆仁书、史济彦教授等。

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

1980年2月1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1月1日起实施),标志着我国学位制度正式建立。1981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我国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和研究生招生的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学校于1981年成立第一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会由15人组成,主席为杨衔晋,副主席为周以良、修国翰。参加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杨衔晋、葛明裕、周以良、梁蕴华、朱国玺。

学校学位授权点不断增加。1981年,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至2000年,有1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2个工程硕士和1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校首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

学校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呈递增趋势。1978~1990年,共招收研究生583人,1991~2000年,招收研究生1348人。学校从1984年开始试行推荐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直接读研,当年推荐免试录取9人,到1990年共录取73人,1991~2000年,录取133人。

1986年,林工系毕业研究生合影

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也不断完善。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时,由基础部、教务处负责研究生工作,1979年成立研究生科,归属科研处。1981年,学校建立了研究生部。管理上,学校实施了《东北林学院研究生管理工作暂行规定》《东北林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东北林学院优秀研究生奖励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1989年,设立研究生部党总支委员会,并建立了适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了党、团、研究生会工作体制。

1991研究生学生大会.jpg

1991年学校召开研究生学术报告会

学校重视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1988年制定了《攻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暂行条例》。1996年, 国务院学位办下发了有关遴选研究生导师的文件, 学校制定了《关于遴选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实施细则》。之后, 学校在1997年制定实施《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2001年又制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关于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若干规定》。研究生导师数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到2001年,学校有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128人。

马建章院士指导研究生开展野外实习

从1982年开始, 学校连续聘请外籍教师为学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上课, 他们对活跃外语学习氛围, 改进外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外语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作用。校际交流中, 加拿大纽布兰斯维克大学以《加拿大森林采伐作业分析系统在中国东北林区的应用》的合作项目,向学校提供了培养研究生、接待学校派出的考察组、派教师来校讲学的全部费用,并赠送部分仪器设备。

至上世纪末,学校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呈现出多点开花,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一时期,以植物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森林保护学、森林工程六大重点学科为代表的优势特色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逐步深入,导师互访、博士生联合培养等形式的交流日渐频繁。植物学学科在这一时期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奥地利、瑞典、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41所学术单位开展了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学校也加大了派遣学生出国力度, 选派研究生和本科生赴芬兰、日本、奥地利等国家学习。

进入新世纪,研究生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突出体现在研究生招生规模、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等方面。

2002年,学校招收研究生270人,2005年增加到656人,2011年增加到1090人。2012~2021年,学校研究生年招录人数增幅62%,达到3100多人,在籍研究生规模达到8400余人。学校现拥有1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类别的专业学位硕士点。

自2000年起,学校研究生导师数量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至2010年,博士生指导教师增加到186人,硕士生指导教师增加到570人。此后,随着我校人才引进力度的不断增大,导师遴选条件的不断调整,截至2021年,学校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3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28人,为学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坚院士指导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2014年,制定了《东北林业大学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试行)》,2015年,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2017年,学校发布了《东北林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纳入导师考核范畴,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2018~2021年,研究生院多次组织开展导师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建立健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教育工作机制。为表彰先进、树立楷模,从2019年开始,学校设立东北林业大学“十佳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奖励,截至2021年,已评选出两届,共计19位导师获得东北林业大学“十佳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1.jpg

2018~2019年度十佳研究生指导教师获得者颁奖

学校不断推进研究生导师评价体系改革。2014年,学校发布《东北林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强化研究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的实施意见》,将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在日常行为、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表现作为导师遴选和考核的必要条件与重要指标。设立专项经费,定期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绩突出的研究生导师和培养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2018年,学校摒弃了查论文数量、比经费多少的评价指标,首次采用综合评价人才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2019年形成了包含基础性KPI、奖励性KPI和标志性成果奖励三部分组成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KPI指标体系,使真正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显著提升了研究生教育质量。2021年,学校出台了《东北林业大学导师岗位管理办法》,明确了导师岗位权责,规范了导师指导行为,确定了导师聘任流程,细化了导师奖惩和培训规定,推动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迈向新台阶。

学校鼓励任课教师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前沿,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方式,凸显研究生课程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努力打造“金课”,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2015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相关要求,学校发布了《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转变重科研轻课程倾向,先后开展了公共课程改革、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全英文授课课程等项目建设。截至2021年,学校投入400万余元,已建设完成精品在线课程近30门、“院士金课”2门。其中,2门“院士金课”上线仅三个月,选课人数就达到4000多人,完成了传统授课方式10年的教学任务;已开展全英文授课课程51门,显著提高了我校专业对国际留学生的吸引力,促进了来校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师资源的国际化水平,提升了本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

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适应新时期卓越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新需求,学校发布了《东北林业大学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育人体系;以服务需求为宗旨,优化一流学科建设体系;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以全面从严过程管理为保障,强化质量保障体系”,通过着力构建“四个体系” 推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按照《新时代卓越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学校以一级学科为单元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了“一级学科核心课+学科专业特色课+专业选修课+专业补修课”相结合的新型课程体系,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研究生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专业课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摆在突出位置,实现了课程思政100%全覆盖,其中《木材·人类·环境》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李坚院士领衔的该课程团队荣获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称号;2021年,黄颖利教授获得黑龙江省首届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研究生组)特等奖,同期有26个研究生课程思政项目获得省级立项建设,项目总数位列全省高校前列。截至2021年,学校为研究生开设各类课程1000门左右,其中公共课程40余门,专业课程850余门,补修课程近100门,还有学校、学院和学科组织的各类专题讲座十余种,基本能够满足研究生对于各类课程资源的需求。

2021年,学校组织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

高质量的课程离不开优秀的教材,学校十分重视研究生课程的教材建设工作。2000年,学校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编写的一部教材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研究生统编教材, 这是全国林业系统第一部被批准的统编教材。为充分发挥优秀教材的示范辐射作用,学校不断加强教材建设的管理工作,一方面积极选用国内外高水平教材,另一方面积极支持和鼓励授课教师编写高质量研究生教材,着力推进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2016年,学校发布了《东北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优秀研究生教材建设工作。2017年,学校资助了首批6本优秀研究生教材。截至2021年,学校已累计投入超百万元资助35本优秀研究生教材建设,有14本研究生教材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规划教材立项。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育是贯彻落实国家分类培养要求、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培养环节。学校于2011年5月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办公室,大力开展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学校出台了《东北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办法》等相关文件,提出以服务东北,尤其是黑龙江振兴为核心,借助长三角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牵引力,建设一批综合性研究创新实践基地的工作目标。2012年,学校与七台河市林业局签订了首个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截至2021年,学校建设并运行111个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包括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林科院及国家林草局森防总站等10余个省级示范性和几十个校级示范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现了学校研究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2000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研究生出国交流项目,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学校自筹资金和导师科研项目资助等方式设立了研究生留学访学研修、短期交流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项目,不断扩大研究生出国交流学习规模,累计资助400余名研究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和联合培养项目。2020年,学校新增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乡村振兴专项”1项,取得了国家公派留学专项项目的新突破。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对推动国家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意义。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强研究生教育,推进国内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林业大学建设,为祖国林业事业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七秩足迹之一】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

【七秩足迹之二】本科教学篇: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七秩足迹之三】科研篇: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林智慧和力量

【七秩足迹之四】研究生教育篇: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七秩足迹之五】学生工作篇:七秩树人硕果累累

【七秩足迹之六】就业篇: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七秩足迹之七】国际交流篇:70年,建立起跨越五大洲的“朋友圈”

【七秩足迹之八】校园建设篇:在荒芜中建起花园式学校

【七秩足迹之九】后勤保障篇:为师生员工做好生活保障是“天大的事”

【七秩足迹之十】图书馆建设篇:跨越70年,从图书馆看东林的发展变化


推荐内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