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70年峥嵘岁月,70年玉汝于成。从只有2个专业200余名师生的白手起家,到在校生2万余人的综合性大学,东林背倚莽莽林海,扎根幽幽黑土,以其生生不息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拼搏努力,为祖国的林业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书写了璀璨夺目的盛世华章!在东林即将迎来70华诞之际,新闻中心推出10篇“七秩足迹系列报道”,从《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本科教学篇: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科研篇: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林智慧和力量》《研究生教育: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学生工作篇:七秩树人硕果累累》《就业篇: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国际交流篇:70年,建立起跨越五大洲的“朋友圈”》《校园建设篇:在荒芜中建起花园式学校》《后勤保障篇:为师生员工做好生活保障是“天大的事”》《图书馆建设篇:跨越70年,从图书馆看东林的发展变化》等方面,回顾学校的铿锵步履,感受东林人的踔厉奋发。
图书馆建设篇:跨越70年,从图书馆看东林的发展变化
图书馆是高校办学重要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重要学术性机构。
建校70年来,学校图书馆从没有专门的馆舍到拥有两栋总建筑面积41765平方米的壮观大楼;文献资源从馆藏6万册图书到拥有文献资源416.64万册、数字资源库127个;借阅方式从手工卡片式借阅到全开放智能化自助借还;服务功能从典藏、借阅等传统服务拓展到参考咨询、科技查新、阅读推广、教育培训、情报分析及知识产权服务等领域;从服务校内师生拓展到为社会服务。学校图书馆现已成为黑龙江省阅读推广基地、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
建校以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及复合图书馆的形态演变,目前正向智慧图书馆方向迈进。这一系列跨越式的变化,不仅彰显了东林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程。
基础设施与馆藏资源不断发展丰富
1952年7月,东北林学院建校初期,图书馆仅有4名工作人员,6万册图书,没有专门的馆舍。当年11月,学校安排采运系石明章兼任图书馆主任。1956年,学校一次性拨款10万元作为建馆费,用于购置图书及书架等相关设备,藏书达到了8.6万册。
1957年学校主楼竣工,主楼的一楼及五楼成为图书馆办公地点,至此,图书馆有了固定的场所。虽然面积只有1425平方米、阅览座位也只有30余个,但是也为爱书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为了建设图书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校每年给图书馆划拨经费2~4万元,图书馆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截至1966年,馆藏图书已达20多万册,较好地完成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
建校初期图书馆
早期,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资料
1983年年底,为适应学校发展、藏书增加的新需求,学校建成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图书馆大楼,新建成的图书馆设有7个大型阅览室、3个学生专业阅览室、2个报刊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和1个学生自习室,实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达到876个。
上世纪80年代,学生在新建的图书馆学习
上世纪80年代的图书馆
进入新世纪,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数量的迅猛增加,图书馆软硬件条件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2002年,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图书馆A楼建成,面积达到了2.4万平方米,内设3000个阅览座位;2006年,图书馆B楼建成,总建筑面积达到41765万平方米。如今,图书馆阅览座位已经达到7500个,实现了藏、借、阅、查、管一体化、开放式管理。藏书也不断增多,馆藏纸本图书总量达240.8万册,电子图书93.9万册、电子期刊87.2万册,音视频35.5万小时,藏书数量是建馆初期的近70倍。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馆藏中电子图书逐年增加,可更好地适应青年学子的阅读习惯。
如今的图书馆
1999年开始,学校图书馆购买中文数据库,2002年开始购买外文数据库,2014年起,着力引进一批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电子资源,CNKI开始订购全库。如今,图书馆订购了ScienceDirect、Wiley、Springer、Scopus、ACS、SSCI、SCIE、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127个国内外权威全文和索引数据库,学校对于图书馆的投入也从建校初期的2~4万元/年提高到现在的千万元以上/年,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
为了更好地存储学校特有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还持续进行东林文库和学位论文库建设,收集我校师生校友的专著、手稿等特藏资源,接收我校博硕士毕业研究生纸本及电子版论文,如今已收集存储我校毕业生学位论文3万册;建设东北林业大学机构知识库,有效汇聚我校自建校以来各类学术成果9万余条,馆藏资源类型更为丰富、内容更为全面。
图书馆网络化建设日新月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跃,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技术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5年,学校投资50万元对图书馆进行第一期自动化、网络化工程建设。建设初期,在经济条件有限、在大范围调研困难的情况下,东林人探索设计了学校图书馆网络建设蓝图,购置了工作站、电脑和ILAS图书馆管理系统软件。为实现文献资料检索、借阅等功能,对图书进行回溯建库,实现了中文图书、中英文期刊的计算机管理,彻底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业务模式。1996年,图书馆正式接入因特网。1997~1999年,学校先后投入60万元对图书馆开展第二期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建成了一个电子阅览室和一个多媒体教室,从而实现了网上阅览、查询及检索。至此,在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落成典礼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2003年,图书馆投入专项经费购置了交换机、服务器、计算机、磁盘列阵等设备,建设了由270台计算机组成的电子阅览区。同时,为了推进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相关软件的开放与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购进ILAS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平台、TPI馆藏数字化系统、TRS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平台,全面实现了采购、编目、流通、管理的自动化。
2002年,图书馆主页完成设计并投入使用。主页是图书馆的门户,设置有读者查询资源的入口,成为图书馆的宣传阵地。为了提升主页的功能,图书馆人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应用,经过几次改版,不断增加和完善主页的各项功能,包括图书馆概况、资源检索、业务介绍、读者荐购等栏目,日均浏览量在8000余次,成为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学校图书馆网站首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ILAS系统已不能完全满足图书馆读者服务与统计的需要,经过多方调研,2013年,图书馆引进了新的图书文献管理系统——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 。系统具有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功能参数设置灵活等特点,使图书馆在业务管理与读者体验方面有了较大提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图书管理方式和借阅手段有了全新的变化。RFID自助借还系统已在众多高校图书馆得到了应用。2019年,学校投入175万元对图书馆启动RFID工程建设,包括图书自助借还系统、门禁通道人脸识别系统、大屏幕、电子书瀑布流等。经过近2年的建设,图书馆阅览区61.97万册图书实现了定位和自助借还功能,实现了24小时自助还书、智能自动分拣、智能盘点、馆藏定位导航、手机借书等功能。同时,具有图书定位功能的智能密集书库也建设完工,实现了图书馆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变。
信息服务业务不断拓展
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一项传统业务,在网络系统不断发展、数字资源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信息服务从简单的提供文献传递、信息咨询业务,发展到可提供分析报告、科技查新、知识产权评议报告等高端服务的水平。
2004年6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图书馆成立,查新专业主要涉及生物学学科、林学学科、林业工程学科等农林相关领域,为图书馆信息服务业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经过多年的努力,信息服务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业务涉及收录检索、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领域。同时,为院系和职能部门提供高水平论文检索报告,撰写了《东北林业大学近十年论文统计分析报告》;定期为学校提供国内外对标院校ESI学科分析报告,为学校顶层设计及“双一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004年,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图书馆成立
图书馆深入开展学科服务工作,设林学和林业工程两个“双一流”学科服务平台,全力支持教学科研工作。经过多年发展,图书馆与多所高校签署了查新、收录检索业务的服务协议,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评议等工作,助力龙江地方经济建设。目前,服务范围已扩展至辽宁、云南、新疆、西藏等省市,提升了图书馆社会服务辐射力、扩大了学校社会影响力。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硕果累累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是我校图书馆的一项特色工作,2009年,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学校成立“中国林业知识产权信息中心”;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黑龙江)基地”;2014年,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东北林业大学分站开通;2017年,获批成为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2018年7月,经校长办公会批准,学校成立“东北林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研究中心”并落户图书馆;2019年,经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首批入选“国家高校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之一;2020年,学校获批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支持中心(TISC)”,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华设立的第三批34个正式运行单位之一,也是农林高校中唯一获授权的高校。目前,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我校是唯一同时拥有上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的高校。
2018年,东北林业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与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历年来,图书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立足本校,面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公众等,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承担着中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知识产权培训、农林领域知识产权实务培训;利用每年的4·26国际知识产权日、专利周及专利服务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宣传活动;开展了包括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宣讲普及知识产权信息知识及技能等多种类培训工作,培训范围面向全国,已组织培训班100余次,培训学员3万余人次;面向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利申请实务》和《专利申请与挖掘》公共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知识产权实务能力;承担我校专利电子账户维护工作,提交专利电子新申请5000多件,传递各种中间文件6万多件,极大的方便了学校师生,为师生节约了大量时间,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经费;为重大科研项目、人才引进和专利技术分析评议等提供专利分析与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为学校知识产权创造以及运营过程中涉及到的专利申请流程、专利文件撰写、答复审查意见和维权等提供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日均咨询20余次,为师生提供专利文献5万余篇,专利查新30余件;组织学校师生参加全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等知识产权方面的竞赛,为师生辅导参赛作品,并取得优异成绩。
【七秩足迹之一】党建篇:凝聚磅礴之力
【七秩足迹之二】本科教学篇: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
【七秩足迹之三】科研篇: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东林智慧和力量
【七秩足迹之四】研究生教育篇:为林业事业培养高层次人才
【七秩足迹之五】学生工作篇:七秩树人硕果累累
【七秩足迹之六】就业篇: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七秩足迹之七】国际交流篇:70年,建立起跨越五大洲的“朋友圈”
【七秩足迹之八】校园建设篇:在荒芜中建起花园式学校
【七秩足迹之九】后勤保障篇:为师生员工做好生活保障是“天大的事”
【七秩足迹之十】图书馆建设篇:跨越70年,从图书馆看东林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