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校园人物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人物 >> 正文

贾杰:甘为人梯是他对教师职业的诠释

日期:2017-10-25 发布单位:李大光
文字 图片
电话 摄影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身边的典型鼓舞师生至诚报国、敬业奉献,学校启动了《学习黄大年,寻找东林赤子》活动。经过寻找,我校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把振兴中华作为吾辈毕生之责;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教书育人、敢为人先,带领科研团队辛勤奉献,顽强攻关;有很多教师像黄大年一样泊淡名利、甘于奉献,不计得失、坦坦荡荡……现学校全媒体陆续刊发“东林赤子”的典型事迹,希望东林师生可以把黄大年未竟的事业发展好,在东林建设更多的黄大年团队。


贾杰:甘为人梯是他对教师职业的诠释


习近平总书记号召要学习黄大年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这是对黄大年精神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勉励和要求。

教师是什么?是传道、是授业、是解惑。但是,在贾杰看来,教师更要有一种甘为人梯的精神,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青出于蓝的佼佼者。“如果更多地关注个人成绩,对于教书育人的投入自然就会减少,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成全学生。成为一把梯子,让学生看到更高、更美的风景,是教师最为幸福的事情。”

贾杰是土木工程学院力学课的教师,每堂课结束,他那规整、漂亮的板书总让人舍不得擦掉,这份像艺术品的板书,是他忘我投入的一种表现;当他花费众多时间指导学生时,有人劝他应该开个考研补习班,能赚不少钱,但他却说:“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

人生在世,面对林林总总的纷扰、形形色色的诱惑,看重什么、看轻什么,坚守什么、舍弃什么,就像一把无形尺子,量出品格的厚度,标示境界的高度。


好老师要打好基础


2005年,贾杰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毕业,来到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成了一名年轻的力学教师。

从学生到教师,贾杰心里没底,不知道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传授更多的专业知识。于是,他没有急于走上那神圣的三尺讲台,而是选择了给老教师助课。

“你是不是傻,助课又没有奖金?那么认真干嘛啊!”面对一些朋友的“好心相劝”,贾杰不为所动:“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助课这一年没有课时费,但却为我成为合格老师打下了好基础。”

当时,贾杰给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李静辉老师主讲的材料力学助课。他不仅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更认真思索,老教师为什么要这么讲?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例子?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堂结构?

为了从容走上讲台,当时还单身的贾杰在宿舍放了一块黑板。每天,贾杰都会在黑板上模拟演练板书,标题放哪儿更合适?公式怎么写更清楚?一遍又一遍,写了再擦、擦了再写。

也有人和贾杰说:这么认真干啥?现在有多少老师上课就是照着PPT念,你练板书也不会多赚一分钱。但贾杰却说:“不好好教给学生知识,咋对得起‘老师’这个称呼?单纯依靠多媒体的话,力学里很多精彩的理论部分、推导过程和精华就体现不出来了,必须把板书和多媒体结合起来。”

在很多重科研、轻教学的人的观念里,认真备课的时间不如拿来做科研,毕竟教学成果的好与坏并没有一个定量的体现和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但在贾杰看来,虽然好坏没有定量,但人心自有公论,误人子弟的事儿,会让良心感到不安。

在贾杰的努力下,2006年的深秋他终于正式走上了讲台。虽然准备很充分,也曾把自己的爱人当作唯一的的学生模拟授课,但当真正走进教室,一堂课下来,贾杰还是在天气转凉的深秋,出了一身的透汗。到现在他还清晰地记得讲第一节课的感受,他说:“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从迈入教室那一刻开始,感觉自己就像一名战士扛起枪,从此三尺讲台就是我的战场,我告诉自己要把能量全部发挥出来。”

不知不觉间,贾杰在讲台上已经站了11个春秋,早已度过了初上讲台时的青涩、紧张,但是他对于课程的认真却初心不变。每节课前他依然会认真备课和试讲,他的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板书清晰,而且时时补充的前沿信息、最新知识,也让原本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知道,《材料力学》是一门重要课程,是很多专业的基础课和考研科目,难教、难学、难入门。对于这块“硬骨头”,贾杰不仅利用课上时间讲解知识,更是在课下随时帮助学生答疑。对于一些畏难的学生,他还会找他们谈心,详细讲述该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时,贾杰还会通过辅导员、学生干部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对于他这样的“操心”,很多学生会开玩笑地说:“哪有大学老师像您这样的?我们好像又回到了高三。”尽管贾杰为此付出了很多,但正是因着他的付出,《材料力学》这门难学的课程没有成为学生考研或工作的掣肘,却成为他们最为有力的武器。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王小玉同学就是凭借材料力学这门课程的突出成绩,“K”掉了众多重点大学的竞争者,考入了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土建专业李宝磊同学通过对材料力学出色的运用能力取得了周培源力学竞赛国家三等奖、结构设计比赛东三省一等奖,还靠材料力学做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最终成为我校首位被保送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多年的积累,让贾杰的教学变得炉火纯青,他的课程不仅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更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在黑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基础力学微课教学比赛中,他捧回了沉甸甸的一等奖。


好老师要育人无形


很多人认为,教师就是教书,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儿。但作为一线教师的贾杰却从来都觉得,教书和育人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学生每天上课,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润物无声地融入育人内容,这样的育人远比辅导员组织各种活动来得有效果。”

贾杰的育人办法是:用知识启迪学生心扉、用严教去规范学生行为、用关爱去指导学生成长。

贾杰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采用启发式、主线性的教学方式,对于知识点的学习,贾杰要求学生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点,他运用三步走教学方法,把课前、课上、课后有机结合,为了把相对枯燥的力学理论讲得生动有趣,他会不断注入新的知识、新的前沿信息,备课时他也会关注微信、关注新闻网,“授课时也要讲究技巧,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我会结合授课内容,讲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新闻或者朋友圈文章,将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

贾杰上课时严格是出了名的,他认为课堂上就要遵守学生规范, “请同学们监督我,我保证上课不迟到,不然就不配做你们的老师,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和我一样。”严人必先律己,贾杰第一节课每次都会从这个约定开始。在他的课堂你也看不到学生打瞌睡,“只要有睡觉的学生,我都会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能学生会不理解,有抵触情绪,我都尽量委婉地去解决,我觉得这是一名老师的职责。”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贾杰以真心、真情、真爱为信条,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少数民族学生妥志华基础课比较薄弱,贾杰带队参加竞赛过程中,发现他思维敏捷、勇于创新,在多次重要的赛事设计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很好的设计才华,贾杰对他多了一份关注,更多了一份关心,当他面对困难情绪焦躁时,贾杰会鼓励他,“焦躁不能解决问题,要沉着应对。”当他国赛载誉归来时,贾杰会让他去指导学弟学妹,既是无形的锤炼,也是一种自信心的培养。学生张大成毕业后工作不如意,准备辞职考研,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思想压力很大,贾杰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宿舍,一呆就是9个月,在复习期里,贾杰一直鼓励他放下包袱努力学习,并在假期帮他联系实习单位,以缓解经济压力。

如今,贾杰的真心付出已经换回学生的真情回报。逢年过节,总有贺卡、E-mail从祖国各地飞向贾杰,每当学生有了结婚、生孩子、职务晋升等各种好事儿,总会第一时间向贾杰汇报,让他分享成功的喜悦。每当此时,的确是贾杰最为幸福的时候,总能让他忘记劳累和烦恼。“看到学生的进步,是老师最快乐的事儿。”


好老师要不求回报


每当临近研究生考试时,每天都会有学生到教研室找贾杰答疑,其中甚至还有很多是贾杰没有教过的学生。但不管是谁,贾杰都不会将他拒之门外。能解答的,他会第一时间帮学生解答,解答不了的,他会找时间研究之后再告诉学生。“我不忍心让孩子们等待,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尽己所能,给学生提供一点帮助,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儿。”

贾杰的爱人曾经开玩笑:你花费那么多时间指导学生,要是开个考研补习班,一定能挣不少钱。但贾杰却说:那不是我的人生追求,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名利看淡点,就要把学生的成长看重些。

2009年起,贾杰就担任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力学竞赛。本以为有着丰富授课经验,指导竞赛肯定是小菜一碟,但深入其中,贾杰才发现,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授课更多的是对知识点的讲解,学习的更多是专业知识的解题思路,相对较细,而指导竞赛则完全不同,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只能点到为止,更多培养的是思维和方法,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贾杰每个周末都要回到他的母校哈工大学习,然后再将自己学习的经验融会贯通以后传授给学生。

当初考入我校学生的高考成绩,一定是低于哈工大这样的名校。但是他们却在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中,超过了哈工大、哈工程等一些重点高校,以入围的学生最低分数线最高的成绩获得参加“首届黑龙江省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决赛的资格。这样的成绩是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最好体现,更是给贾杰的最好回报。虽然这种回报不涉名、利,但却是贾杰最为珍视的部分。

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都要利用课余时间。前期贾杰需要收集、整理资料,备战阶段要给学生集中上课辅导,由于比赛的周期长,每年3月开始直到11月结束,从无寒暑假,早来晚走更是家常便饭。2016年是贾杰带队最多的一年,12支队伍让贾杰分身乏术,所有学生的出行、参赛、用餐、比赛他都要负责。但贾杰说:赛前的辛苦没什么,最最煎熬的就是学生在场内比赛,而我在场外等待的那一刻。

2016年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经历了残酷的省赛校选赛和国赛校选赛,只有1支队伍胜出,代表东林参赛,当时来自全国125所高校的代表队在天津大学体育馆展开角逐,按照规则指导教师不能进入比赛场地,但贾杰放心不下学生们,他就在二楼的看台上足足陪了学生两天,赛后学生告诉他:“老师,每当我们累了,只要抬起头看到你在就感觉有了依靠,也就没那么紧张了。”但看台上的贾杰却十分担心,怕高强度的比赛学生身体无法承受,他的担心变成了现实,学生刘善鹏痛风发作,贾杰急忙去买药。当设计完成开始加载的那一刻,贾杰的紧张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一次和上第一节课时一样,汗水再一次浸透了他的衣衫,最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代表队获得了全国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东林的发展史上,有无数个黄大年般的教育者燃烧着自己、照亮了未来。贾杰或许只是这个滚滚洪流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但他却用自己的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为“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写下了庄严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