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
学校召开党委全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党委对学习提出具体要求:把学习宣传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按照教育部党组的要求,体系式学习、融会贯通式领会、脚踏实地抓好落实;党委委员要率先垂范,认真学习,消化吸收。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条主线,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功能,着力创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地生根,切实全面加强和改进我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党委常委要认真负起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要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关措施,抓好贯彻落实。
我校师生第一时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展开学习、交流座谈,并结合自己学习工作实际,畅谈感想体会。大家一致认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改革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党委组织部部长孙猛表示,要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始终牢牢把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进一步加强我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教师党支部建设,是我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组织部将按照学校党委要求,组织指导各基层组织将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落实,将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推进学校党委去年制定的《加强党的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上下联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努力开创我校建设新局面。
党委宣传部部长宋东国在学习完讲话后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宣传工作者必须以讲话精神为引领,紧紧抓住立德树人中心环节,不断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统筹抓好意识形态、新闻舆论、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前沿阵地,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努力营造特色鲜明,和谐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继续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宣传部要牢牢掌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和话语权,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抓住人才培养这一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
学校办公室主任雒文虎表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中央做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我们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要全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把总书记的要求和文件精神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工作中。他说,学校办公室要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抓好“三风”建设,特别是与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手,重点抓好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建设,重点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特别是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使教师在一言一行中起好言传身教的作用。学生的学风建设,重点要强化以德为先,贴近学生实际、解决学生困难、用好网络工具、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团委书记艾曦锋认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他表示,学校团委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定位、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对照东北林业大学树人工程方案,因时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和“六有”大学生等一系列期望要求,在实践中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石振武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学院党委将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总书记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大局和“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到有系统规划、有统一部署、有具体措施、有切实保障,同时着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小落细落实,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营造良好氛围,并激励广大师生将专业特长和优势与服务土木行业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做出土木人应有的贡献!
把握思政教育载体与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党委学工部部长王春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讲话精神,贯彻实施“树人工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坊”平台作用,抓好教育培训,努力使辅导员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科学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线上、线下两个教育渠道同时推进,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活起来。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经伟指出,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高校一切工作都必须服务于这个根本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与专业教育对立的,不是可有可无、可弱可强、可松可紧的,而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与专业教育共同构成了高校育人工作的“两翼”,缺一不可,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新形势,确立新目标,迎接新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二者必须有机融合,形成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网络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马玲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多年的我深受鼓舞、倍感荣幸,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在今后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更加充分认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模式和方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支撑和保障。
林学院党委书记迟德富表示,作为基层学院的党委书记,通过学习我深刻意识到,面对思想多元、价值多元的挑战,必须做到信念坚定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学院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学院党员干部和全体教师政治素质与理论水平的建设。在学院层面明确每一个学科都有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有育人职责、每一门课程都有育人作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育人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将支部建在教学科研团队上,坚持选好配强支部书记,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纯教授说,教师要首先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关乎人的灵魂与思想,崇高的信仰、优秀的道德品质养成与培育是师生一生一世的追求,在高校中,如总书记所说,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准则,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有可为的时代,要大有作为,不负时代的要求,不负教师的职责。
土木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万志豪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远大抱负落实到行动中。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一名大学生,总书记的讲话使我深受启发。这一学科本就以民生为主要目标,在节能环保的理念下,为群众营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中,去优化便民设施。我们的远大理想应建立在踏实的脚步上,只有付诸了足够的辛勤与汗水,将专业知识学精了学透了,才能更好地,更加有力地为祖国事业贡献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学生杨浩然说,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作为东林校报的一员、一名学生媒体工作者,我深感校园媒体尤其应当发挥好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做时代主旋律的积极传播者,做校园正能量的宣传队,做弘扬校园文化的播种机。尤其要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用最能吸引青年学生的形式,在扩大受众面的同时,通过有效话题设置和内容铺设,以深刻的观点启发人,以正确的价值引导人,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人,在潜移默化中涵养青年学生、引领青年学生。紧紧围绕“培养人、塑造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培养“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人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