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用AI守护丛林之王!我校助力黑龙江首个人虎冲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搭建完成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5-10-17
文字 勾婉婷 图片
电话 摄影 侯岚亭

日前,黑龙江省正式建成首个人虎冲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这套覆盖全省的智能化系统将首次实现对东北虎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全面掌握,为科学防控人虎冲突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和技术手段。该平台在10月17日我校举行的黑龙江省东北虎调查监测及东北虎主动预警与危害防控项目(二期)技术培训班上正式亮相。

全省一张网,AI识别每只东北虎身份证

黑龙江省拥有中国境内最大面积的东北虎栖息地,占全国东北虎栖息地面积的70%以上。最新监测数据显示,近五年,黑龙江省野生东北虎出现记录达400多次,共识别出至少38只东北虎个体。

“过去我们靠人工巡查,现在靠技术赋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我校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姜广顺教授介绍,新建成的智能监测预警平台通过165个标准化调查单元、8085台红外自动相机组成的监测网络,覆盖全省3.2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首次实现对东北虎、豹、黑熊、棕熊等13种森林大中型兽类的系统化监测和物种智能识别。

这套系统最“聪明”的地方在于能通过AI算法识别每只东北虎的独特花纹,如同识别虎脸一样。“每只老虎的条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基于我们研发的智能识别软件,可以快速完成个体识别。”姜广顺说到。


三级预警体系,村庄周边设下安全结界

针对日益突出的人虎冲突问题,平台创新性地建立了三级预警防控体系,在黑龙江穆棱桦树河、东方红奇缘、迎春宝马山三个高风险村庄开展示范建设。该系统以村屯为核心,在周边5公里范围内划定三道防线。当东北虎出现在2-5公里范围时启动三级预警,1-2公里时启动二级预警并准备驱离措施,0-1公里内则启动一级预警并随时准备应急处置。根据不同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的监测、预警和处置措施。

平台整合了实时监测相机、智能无人机、气体驱离、激光驱离、超声驱离等多种技术手段,形成“监测-预警-驱离-救护”全流程防控体系。其中,支持4G和北斗双模通信的监测相机能够在极寒环境下稳定工作,确保信号传输不受地域和气候限制。


创新装备亮相,无人机机巢实现秒级响应

平台集成了多项创新技术装备,展现了野生动物保护领域的“黑科技”实力。智能识别跟踪无人机具备自动化机巢,可实现全天候巡逻;激光驱离装置通过特定功率的激光刺激让野生动物主动远离;麻醉无人机系统为应急处置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技术手段。

这些技术装备的共同特点是智能化、无人化、精准化,既保障了防控效果,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干扰。特别是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这些设备依然能够稳定运行,适应黑龙江省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

项目团队强调,所有技术手段都经过严格测试,确保在有效驱离的同时不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真正实现“人虎和谐共存”的目标。

数据驱动决策,科学防控装上智慧大脑

据了解,该平台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的一体化。通过全省范围的标准化监测调查,首次能够获取东北虎等兽类的种群密度、分布、遗传特征等关键数据。

“这套系统不仅解决眼前的人虎冲突问题,更重要的是为长期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姜广顺教授介绍,平台建设的快速直报系统使基层单位能够及时上报东北虎出现信息,遗传样品送检及报告回传查看,大幅提升了数据收集和应用的效率。

平台还具备数据可视化分析功能,能够生成野生动物时空分布的热力图,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直观参考。这些数据对于识别阻碍东北虎迁移扩散的关键环境因素、规划生态廊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人虎冲突智能监测预警平台的建成,不仅为黑龙江省东北虎保护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将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濒危物种保护与人类冲突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黑龙江方案”。

据项目团队介绍,平台将在现有三个示范村庄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计划在更多高风险区域推广实施。同时,将深入开展数据挖掘分析,重点研究东北虎跨境迁移规律和栖息地选择偏好,为生态廊道建设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