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在东林筑“根”工程中有这样一个人,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博览群书汲取其丰富营养,用其精华实施“以文化人”;他是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者,系统提出“生态文明教育”理论,并于2001年在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他是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者,担任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首席专家,提出生态文明的新观点、新思想,为构建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不懈努力;他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战线的知名学者,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黑龙江省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会会长、黑龙江省伦理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诸多学术兼职。
他就是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基地、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刘经纬。
博览群书,融会贯通
古人自勉学习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刘经纬自律学习有“睡硬床、拒懒觉”的佳话。刘经纬刚工作时住在单身宿舍,一住就是10年。为了保证学习时间,他把床垫子撤下,只在床板上铺上一条床单,以此克服自身的惰性,迫使自己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刘经纬的学习耐力和毅力超出常人。他参加工作20多年如一日,一直在不断“抢时间”,45岁以前每晚睡眠时间都在凌晨两点以后,45岁以后都在零点以后,他把睡觉的时间积攒给学习。有人算过一笔账,他20年的时光,获得了一般人40年的收获。
刘经纬不忘父亲的训诫:“古圣今贤之经典,垂之金石,勒之简篇,日以习之,实有益于身心性命。”夜幕降临,星光灿烁,刘经纬伏在台灯下博览群书,精心梳理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脉络,徜徉在博大精深的知识海洋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筑牢自己的理论根基,几十年如一日,勤耕不辍。他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文化根基与灵魂,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刘经纬就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多年义务为社会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他所言:“《易》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夫中华文化,经纬区宇,弥纶彝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法天象地,历久弥新,‘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故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夫复何求焉?今逢千年未有之盛世,‘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故不惮繁艰,夕惕若厉,期以化育,上承往圣之绝学,中兴百家之气象,共赞盛世之华章。君子三乐,亦老夫平生之愿也!”
他在学习中弘扬,在弘扬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摸索出一条“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曲折之路。他触摸着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脉络,不断丰富发展现代“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他为大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课程,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道德观、境界观”三个维度,系统论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思想,把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论熔为一炉。在他的课程中,刘经纬阐发了《易传》《道德经》《内经》《论语》《庄子》等十几部经典著作中的生态思想,引用了春秋时期的儒家代表孔子、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庄子、北宋大思想家张载、唐代的陆德明、北魏的贾思勰、南宋的陆九渊、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陆氏门人朱亨道、清代的翟灏之等一系列论述,深刻阐发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真知灼见。由此可略见他学习传统文化范围之广、研究之深。这门课程也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实现了我校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领域的零的突破。
他说:“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世界的共同精神财富,历史将会证明,这一思想一定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恒久价值。”他在脑海里不断勾画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与发展的宏伟蓝图。
1999年,刘经纬给学校打第一次报告,申请成立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研究中心。2001年,他再次打报告并获批。从此,东北林业大学耸立起一个靓丽的牌子——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第一家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刘经纬感叹,我的想法就是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跟别人后面走没有前途,也没有价值。我的思路就是创新,全面研究新的理论体系——生态文明。 我提出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涵盖了原来的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伦理、生态哲学等要素,是这些要素的集成与整合,是符合科学发展方向的理论前瞻。
2007年,生态文明建设被写进党的十七大报告,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随即被评为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全国各地专家纷纷来学习交流。2012年,他接到了黑龙江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评审工作的通知,终评专家组要求各申报单位现场汇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时刘经纬不幸腰椎骨折刚满3周,医生要求他卧床12周不能走动。在困难面前,他义无反顾。他说:“中心建设凝聚着我的心血,此次汇报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我必须得去!”他承受着再次手术的风险,说服了家人和同事,驾着双拐出现在省委宣传部,5分钟的汇报,对他来说重若千钧,腰部疼痛让他大汗淋漓,他精彩的汇报和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评委,评委们赞叹:“有这样的同志来办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事业怎么会干不好?”并当场拍板: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为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017年,在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刘经纬带领团队,整合全省相关研究力量建设的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智库,被批准成为黑龙江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使黑龙江省的生态文明研究与实践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春风化雨,以文化人
东林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加起来几万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他们的必修课。刘经纬深感“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使命艰巨、责任重大。他在授课中将传统文化底蕴优势和生态文明理论优势发挥到极致。
刘经纬感言:“当下,我们正面临着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社会上不同思想文化在高校交流交融交锋,青年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以全新的视角,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需要,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
他在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中,总是以思想道德文化教育为龙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统领,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将传播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于全课程。他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潜移默化地重塑学生“三观”,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并取得显著成效,《黑龙江日报》对刘经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题教学法”进行了专门报道。
他的中国传统文化课更是令人赞叹。刘经纬感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导学生明道弘志、修身立德、齐家治国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他用优秀传统文化之光照耀学生前行之路,让国学思想激励学生担当起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刘经纬说,“我的知识优势是林学的根基,加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厚重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我的课程能引经据典、触类旁通、引人入胜,受到了同学们的极大欢迎,也拉近了与学生们的思想距离。”
每次课程结束,一些同学还兴致盎然不舍离开教室,围着刘老师请教一些问题,有理论的探讨,有人生的方向,有就业的指导,还有情感的困惑等。“我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扫清思想障碍,指点成长迷津,让迷茫者不再迷茫,困或者不再困惑,失去信心者拾回信心。这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他在答疑解惑中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刘经纬“以文化人”还体现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有一个男学生家庭经济贫困,身体略有一点残疾,他喜欢上了一个女同学不敢表白,越不敢表白,心里就越纠结,渐渐陷入了情感危机不能自拔。当时刘经纬正在北京进修,这个同学就给他写信,倾诉了内心的纠结和矛盾,问老师怎么办?
刘经纬回信开导他。“咱们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当下第一要务是学习,为以后读研深造奠定基础,为今后工作积累知识和才干。当你成为一个有本事有作为的人,那时候你再考虑个人问题也不晚。还鼓励他不要自卑,要振作精神、自立自强,用学习成绩证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一样有出息。”
两年时光流转,书信频繁传递。刘经纬一次次用书信输送着信心和力量,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撑,每一封信犹如一份心灵鸡汤,滋润着他困惑的心灵;每一封信犹如一支自强心曲,激励着他走向成功。后来,这个学生不仅考上了研究生,还读了博士,并成长为高校的中层干部和学术骨干。他成功不忘老师恩情,说:“我当时就像一个落水的孩子,向老师伸出求助的双手,老师拉住我的手一直没有松开,给予我温暖、信心和力量,一直把我送到成功的彼岸。”
还有一个学生与父母闹矛盾,埋怨父母对他上大学支持不够。刘经纬得知后就与这个同学谈心。他帮这个同学算了一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他的父母除了支付不得不花费的生活费用之外,把其余的收入全供他上大学,一笔账算出了父母的心酸和爱心。这位学生低下了头,流出忏悔的泪。他给父母写信表示:感谢父母的心血付出,我要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刘经纬用真情呼唤回良知。
还有的同学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清晰,向刘经纬请教。他以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提出最好的选择是工作岗位与你接受的教育以及你的知识储备相符,这样,你将来在工作中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有所作为。
多年来,他教育和帮助过的学生已不计其数,很多很多学生已经渐渐退出他的脑海。但是,他的学子们没有忘记他,有的离开学校好多年,还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认为他是“一个爱学生爱事业的好老师,是一个把思想教育工作融进了生命,融化在血液中的人。”
学子们在东林的“评师网”上自发留言,“毕业6年了,也与国内诸多名校的老师交流过,最喜爱的还是刘老师的课,记忆犹新,堪称典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刘老师永远的老师!”“为师为友,堪称楷模”……类似的评价数不胜数。
“评师网”是社会力量办的一个网站,是检验老师教学质量的试金石。学生们自发在网上不记名打分,刘经纬的得分为4.8分,距离满分5分仅差0.2分,这个分数名列全国高校教师前茅。
2012年他荣获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荣誉称号,2013年成功入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14年被授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黑龙江省同时获得择优资助和全国教学能手两项荣誉的仅他一人。
敢走新路 ,理论创新
东北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自创建以来,一直以理论创新为己任。先后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自然基金项目10多项,都是围绕着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展开。刘经纬说:“生态文明理论研究是我们中心的优势,也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命题、新挑战,我们要始终高举理论创新的大旗,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他始终站在生态文明研究的前沿,以全新的视角,创新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有关生态文明的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为发展和创新生态文明理论做出不懈的努力。
刘经纬是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本世纪初,他在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上连续发表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围绕着“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概念、生态文明教育的历史任务、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范畴”而展开,为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奠定了基础理论,确定了基本范畴,时至今日,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依然是建立在刘经纬所确定的生态文明教育基本理论框架之上。基于他在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上的贡献,在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中,他被委以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教材的首席专家。
就如何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他有独特见解和超前认知。早在本世纪初,他就提出:中国应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系统地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为适应社会转型做好准备具有重要意义。
在2008年中国伦理学大会上,刘经纬率先提出了“生态位道德”新观点。生态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及生活习性的总称,生态位包括该物种觅食的地点、食物的种类和季节性的生物节律等规律。他借用自然科学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概念,将其内涵延伸至人类社会中。指出:“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而言,人的社会地位不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社会地位越高承担的责任也越大。”“生态位道德”新观点,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引起国内外学者高度关注。
在生态文明理论方面,刘经纬第一个提出了“生态资本主义批判”这一新概念。他说,传统上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的理解是占有生产资料,我认为“生态资本”也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资料。我提出的“生态资本主义批判”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加深人们对“生态资本”这一新资本形态的认识;二是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如何加以防范;三是提醒国家层面对这类“生态资本”加以重视。他说,事实上生态资本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没有将其理论化,或者说理论上还有待于完善。美国孟山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转基因作物的种子技术的提供者,这个公司就是依托生态资本剥削世界各国人民的。
在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中,最让他倾心专注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他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把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根本大计”……这使我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由于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研究,被任命为“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家宣讲团”团长,他与宣讲团成员奔赴全省各地市及有关部门开展宣讲活动10余次,他走到哪里,就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到哪里,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意义,讲到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六项原则”, 从“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讲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从绿色发展之路讲到“冰上丝绸之路”,他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龙江大地扎根结果而呼唤。
刘经纬,一个置身于东林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辛勤耕耘者,一个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播者,一个生态文明理论的执着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