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友事迹】王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3-07-12
文字 叶蓉 图片
电话 摄影

【开栏语】

日前,学校隆重举办了第四届杰出校友回母校专场报告会。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副总经理,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延国;现任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永红;现任国网锦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副经理,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省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锦州供电公司劳动模范的王兴与学校师生话东林事、叙母校情。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勇担奋斗之责的事迹感动了众多师生。学校新闻网推出“校友事迹”栏目,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以飨读者。今天推出校友王兴的故事——

王兴: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校友简介:王兴,1985生,辽宁锦州人,2004~2008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获得通信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入职国网锦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省公司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参加过援藏对口支援工作,主持多个技术创新项目。

从一名基层电网检修员成长为国家电网锦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副经理,王兴以拼搏奋斗为青春作注脚,以实践创新赋能工作质效。

人生不设限,青春恰自来

王兴出生在辽宁锦州一个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他总开玩笑标榜自己是个典型“小镇做题家”。进入东林后,他就读的通信工程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并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除了自身专业课的学习,他还争分夺秒,“见缝插针”投身于心理学、历史的知识海洋,这些“业余”的知识也反哺他走得更远更稳,他至今仍然保持座右铭“爱好学习新知识,探索未知新领域”。

在东林学习期间,并不擅长和人打交道的王兴不断突破自我,在学校里积极参加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大三的时候进入校学生会,成为分管学生权益工作的学生会副主席,期间组织开展大量的校园超市、学生食堂意见调研。

“不善于对外沟通”是不是不适合做学生工作?王兴的建议是,人生不设限,“青春恰自来”,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尽可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他归结自己的案例就是通过“逻辑思维”的长板,发挥团队优势弥补“沟通能力”的短板,从而实现自己和团队的目标。

人生道路上有很多分岔路,2007年秋季招聘会上,王兴和自己的室友奔波于哈尔滨各大招聘会上,在体制内、体制外、读研直博或者出国等选择上徘徊,但是来自家乡的呼唤让他坚定了信念。他抓住了国家电网面向“985”、“211”高校毕业生免笔试这一机会,并凭借优异的面试表现,成功进入国家电网,随后被分配到锦州国家电网信息通信公司。

加班不等于“996”

青春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却有千百种方式绽放。

王兴把自己的青春设定为“工作狂”模式。刚毕业的头几年,他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基层工作每天周而复始,看到的是光纤电缆,遇到的都是书本里面没有教到的问题。在有经验的老师傅指导下,王兴边做边学,查企标,总结问题,提炼优化方案,实践验证效果,就是这样一点点的“小优化”“小创新”,堆积出来丰硕的实践结果。

“所有的创新都不是无中生有。基层有很多实干经验如同散落在沙滩上的珍珠,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它们串起来。”毕业后的王兴,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他总是利用下班后、午休和节假日的空闲,搜集拓展业务范围内的资料和技术标准,大胆提出新的标准验证,他将朴素的经验主义经过标准语言和系统框架,转化为学理和技术标准。15年来他一直努力在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领域敢闯敢干,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中。

即使已经离开基层工作多年,王兴对于纷繁复杂的企业标准号仍倒背如流,经过在“职场大学”多年的学习和锻炼,王兴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已经驾轻就熟、收放自如。

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大道至简实干为先。工作的前十年,王兴几乎没有休过年假,他始终抱着豁出去的干劲和久久为功的韧性,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他总说自己其实并没有比其他同事优秀,只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枝末节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之路。工作职位越高,面临的挑战和责任也越大,但王兴喜欢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他觉得这是金钱无法能取代的获得感。

选择工作,也要诗和远方

学戏先练三年声,打铁先打三年钉。三年的时间在人生长河里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对于青年阶段却至关重要。王兴在第三年被提升至管理岗位,成为国网辽宁公司信息通信系统内最年轻的管理专员。

面对当代青年择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初入职场怎么快速适应?工作和生活之间如何选择?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现在的工作”……王兴在他的青年时代就有了自己的答案,他把生活比喻为爬楼梯的过程,上升至不同时期,看到的风景和感受也都随之改变。但生活和工作的总分始终是一百分,工作多了,生活就要相对少一点。他将自己的工作和个人价值结合起来,享受着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新鲜感,实现了个人内心与职业的成长。

王兴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归功于他很喜欢“知识付费”。工作至今,他在付费学习上的投入大概有好几万元。对他而言,学习是他释放压力的方式。工作之余,他还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间隙,他也坚持持续输出系统学习成果。

扎根基层,创新赋能

国家电网公司每年都开展不同专业的对口援藏帮扶工作,2014年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通信专业名额。通知发出,王兴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藏帮扶工作需要至少在西藏工作一年半的时间,但家人的全力支持,让王兴在西藏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大干一场。

雪域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日照金山美得动人心魄,但高原反应却“劝退”当时60%左右内地赴藏工作的年轻人。西藏教育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当地的职工在专业知识培训、标准规程理解等方面表现也参差不齐。王兴一行来西藏最核心的工作是“传帮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们恨不得能把国网内地的先进技术和工作思路全部留在雪域高原上。

王兴对口支援的是西藏山南供电公司。山南是藏民族发源地,那里有西藏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第一代国王、第一个寺庙、第一座宫殿。在这里让王兴大受震撼的是,信仰的力量和淳朴的民风。让王兴印象格外深刻的是一次外出边远县区工作,单程驱车4个小时到达后,发现传说中的小餐馆也难觅踪迹。藏族领导说“走,咱们去找个藏民家吃点东西”,就径直带着王兴他们敲开当地一家普通藏民的大门,藏民家得知他们的工作后,拿出来酥油茶、糌粑、牦牛肉热情款待。散发浓郁香味的酥油茶和香甜的糌粑一下就驱散了王兴工作后的疲惫和高原缺氧的不适。临走前,王兴一行想给老乡们一些餐费,但是藏民同胞坚决不要。他现在依然还能想起在西藏的时候,一起并肩作战过的藏族同事,看着星星之火到万家灯火的璀璨。

在工作中,王兴发现藏族同事光纤接续工作效率较低,进行充分观察分析后,他发现光纤接续盒不固定、封绳不灵活、照明不便等问题是导致光纤接续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于是他带领自己的小团队开发设计一套设备,通过整合不同模块资源,立竿见影提升接续工作效率,减少操作工作失误,大大提升了藏区线路工作进度。就是这个“小小”的发现与改进,获得当年国家电网公司群众性创新三等奖。

获得荣誉对于王兴及团队是鼓舞,是激励,更是认可,这就是工作和事业能带给他的“成就感”。

此次回到母校分享报告,是王兴毕业15年以来首次回校,他感慨“母校变化非常大,校园环境也变得更优美。”结束完报告会,忙碌的王兴踏上了返回锦州的火车,他寄语在校学习的东林学子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保持学习的热爱,立足小我、融入大我,立足本职、胸怀大局,靠勤劳双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推荐内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