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精彩推荐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精彩推荐 >> 正文

德育课堂进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红歌背后的故事”读书分享会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党委武装部) 日期:2025-11-14
文字 郝晓岩 图片
电话 摄影 宋文玥

以音乐回望历史,用书香启迪未来。11月12日,“一站式”学生社区联合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在丹青楼408举办“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读书分享会。四位分享人动情讲述了红色经典歌曲的诞生背景、传唱场面和历史意义,为到场同学带来一次难忘的党史学习教育。

在分享环节,四位同学分别从红色歌曲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史,深刻理解了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

学生郭忻锐带大家走进《绣红旗》的动人往事。歌曲《绣红旗》唱的是至暗时刻对光明矢志不渝的守望。她表示,这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更是历史的回响,是信仰的具象。旗帜之所以鲜红,正是由无数先烈的热血与忠贞铸就。

学生李忻蕊分享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他表示,每当前奏响起,无论身在何处,心中总会涌起最朴素也最深沉的情感。它唱出的是每一个“我”与祖国母亲的血脉相连,是浪花与海的依托。这首歌,早已超越歌曲本身,成为我们共同的心跳与告白。

学生吕晶雪分享了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她表示,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肃立、凝望的,不仅是一面旗帜,更是一个民族在危亡时刻发出的最强怒吼。它诞生于战火,却超越了时代。从救亡图存的冲锋号,到民族复兴的进行曲,这旋律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永恒注脚。

学生徐硕分享了歌曲《松花江上》。她表示,《松花江上》的悲怆旋律,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个民族血泪的控诉。它唱尽了“九一八”后三千万东北同胞流亡的苦难与国仇家恨。这首歌,是流亡者思乡的泪,更是全民族抗战的先声。它用悲泣的旋律,唤起了一个时代的抗争决心,至今听来,依然令人动容。

本次活动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艺术鉴赏力与人文素养,更坚定了大家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激发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的青春热情。大家纷纷表示,将会把从红色歌曲中感受到的磅礴力量与党和人民的期许,转化为学习奋斗的力量,自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