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机电工程学院牵头组建的学校生态文明号“林下经济作物科技小院集群”团队,赴大兴安岭塔河县二十二站林场,围绕林业资源绿色高效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开展实地调研、技术实践及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科技小院的平台优势,将前沿技术和科研成果引入林区生产实践,助力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团队首席专家、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杨春梅教授,团队成员机电工程学院教师丁禹程、博士研究生孟繁伟参加活动。

团队成员深入林场一线,与管理人员和采集工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桦树汁资源采集、运输等环节的技术需求与生态痛点。围绕采集效率提升、生态干扰控制等关键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建议,强化了科技服务林业生产的现实意义。

杨春梅指出,党建引领,小院唱戏,科技小院将林业生产实践作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以服务基层、服务生态为导向,推动技术下沉、人才下沉,通过推广高效运输装备与标准化采集作业流程,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生态系统的协同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号”的核心使命之一。
团队展示了自主研发的桦树汁运输装备。该装备采用高稳定性履带底盘与自动上下料系统,适应林区复杂地形,显著降低了作业强度并提高了运输效率,有效解决了林间资源转运难的问题,体现了绿色低碳、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

团队成员、科技小院“黑土青松-青年实干家”孟繁伟博士结合《黑龙江省桦树液采集管理办法(试行)》,对采收标准规程进行了系统讲解,强调在保障树体健康和林地生态完整的前提下,实现科学有序的资源采集。丁禹程老师围绕运输装备的使用技巧、应用场景及环保性能进行了详细说明,并与林场工人展开互动交流,探讨装备使用中的实际问题及改进方向。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强化了高校科研力量与林区生产一线的联动,也提升了林业从业人员的生态意识和技术素养。在推动桦树汁绿色采集、提升林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在基层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