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象牙走私日益猖獗,在巨额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非洲已形成了有组织的大规模猎杀、象牙汇集和走私的局面,每年有数万头大象被盗猎。为了对这一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遏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推动下,2013年12月4日-6日,联合国毒品与犯罪事务办公室(UNODC)和打击野生动物犯罪国际联盟(ICCWC)在维也纳组织召开专家组会议,专门商讨制定《大批量走私象牙的样品采集及法医学分析技术指南》。这一指南作为全球遵循的技术规程,把各国截获的大批量走私象牙进行DNA分析,依托华盛顿大学构建的非洲大象种群DNA数据库,回溯象牙的来源地,结合海关缉私信息,描绘出全球象牙走私地图,以此作为依据开展国际联合行动实施打击。
本次会议的代表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以色列、南非、泰国、马来西亚、肯尼亚、世界银行、CITES秘书处、国际刑警组织等国家和机构的31位野生动物法医学家、管理专家和官员,我校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副主任徐艳春教授代表中国参加了这次会议。
这一《技术指南》包括犯罪现场的勘验、物证的描述、记录和保管、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数据库管理、象牙物种鉴定、盗猎时间判定、个体基因型分析、同位素和DNA数据库管理、统计学方法、结果解析和报告生成等内容。徐艳春教授在会上作了《中国象牙的法医学鉴定》的报告,着重介绍了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在象牙形态学检验和DNA分析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经验,并参加了象牙实验室分析部分的指南起草工作。经过商讨,会议决定由野生动植物检测中心作为主要依托实验室,承担中国象牙样品分析。这项工作不仅加强了我校与各国野生动物法医学研究和鉴定机构的联系,也将使我国在打击大象盗猎和象牙走私犯罪国际联合行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候志军)

参加制定《大批量走私象牙的样品采集及法医学分析技术指南》专家组会议的全体代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