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87版《红楼梦》史湘云扮演者郭霄珍女士做客第六十四期东林文化大讲堂

日期:2016-06-27 发布单位:校团委
文字 图片
电话 摄影

曲声婉转,舞影翩跹。6月26日晚,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史湘云扮演者郭霄珍女士做客第六十四期东林文化大讲堂,在动资楼国际会议厅为东林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传统戏曲艺术的三大审美”的讲座。微凉夏风难挡如火热情,朦胧细雨更添诗意氛围。

身着红色长裙、粉色戏鞋,伴随着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郭霄珍老师优雅地亮相舞台。“哈尔滨一直是我的梦,我一直想领略这片黑土地的风采,今天来到哈尔滨、来到东林,我非常感恩与激动。” 初入舞台,郭老师的一番话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接下来,郭老师从“戏曲艺术的三大审美特征、戏曲舞台的表演艺术—水袖及声腔艺术—唱念”等三个方面为在场观众进行细致讲解。

首先,郭老师指出当前戏曲艺术发展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她希望广大年轻的观众群体能够了解、感受戏曲艺术之美。接着,针对三大审美特征中的“综合性”,郭老师指出:“戏曲是一门综合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要素并将各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的灵动的艺术形式。如今使用的戏曲伴奏带模式固定,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演员创作的激情以及表演的灵动性。“一颦一笑一勾脚,方寸之间,可拢万物”。戏曲的“虚拟性”强调“情为主、景为客”,讲究以神传神,形神兼备。郭老师随后在现场表演“上楼梯”、“开关门”、“穿针引线”等虚拟场景,为在场观众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戏曲艺术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提炼,‘程序性’即指戏曲通过程式、手段将生活夸张变形展现在舞台。”为将抽象的语言形象化,郭老师播放了电影版及京剧版的《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片段为在场观众进行了对比说明。

讲座过程中,郭老师还对戏曲剧本及选材、训练进行介绍。郭老师认为:“剧本是戏剧的灵魂,好的剧本必须经得起时间推敲,引起观众共鸣,对人类情感有深刻的洞察和永恒的关怀。”“戏曲是角儿的艺术,要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还需要对戏曲有真挚的爱。”郭老师从黄梅戏艺术谈到与《红楼梦》的渊源,讲述了她台前幕后一些鲜为人知的从艺经历,动情之时,情绪难抑,眼中含泪。回顾戏曲学习生涯,郭老师指出热爱与坚持是不二法门,总结言传身教的教师经历,指出戏曲的发展需要借鉴电影艺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爱是最伟大的老师,我爱艺术,艺术就是我的第二生命。”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情怀,所以执着。这是郭老师几十年戏曲生涯由衷的感慨。

在互动环节,郭老师取出珍藏的手工针绣的水袖,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表演,并手把手教授同学们水袖舞动的技巧。穿上戏服的郭老师,气质非凡,一甩袖一回眸,如流水般轻盈流畅的舞姿引得台下一片惊叹。郭老师在对同学们云手、站姿等动作进行纠正时指出,“戏曲讲究拿捏得当,一举一动都是演员内心的独白,要仔细考量”。随后,郭老师还应现场同学邀请,合唱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衣袂飘飘,婉转柔美,曲声悠扬,绕梁不绝。现场观众沉醉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如同身临其境,如痴如醉。在互动过程中,郭老师总会耐心地讲解每一个细节,和同学们交流到动情处,她也会翩翩起舞,仿佛还是当年那个娇俏可爱的“史湘云”。郭老师鼓励在座的同学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

临近尾声,郭霄珍老师现场为同学们表演了《对花》、《牛郎织女》片段,全场静心倾听,用心感受戏曲艺术的古典之美。在掌声和欢呼声中,郭老师与在场观众依依惜别,本期东林文化大讲堂圆满落幕。(侯利军)

郭宵珍现场示范讲解

讲座现场

学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