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行走的图书馆”项目亮相教育部精准帮扶推选活动

来源:图书馆 日期:2025-11-25
文字 刘明 图片
电话 摄影

近日,第十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举办。我校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王晓明代表学校在会上作专题汇报,他以“书香致远,文化赋能——创新打造‘行走的图书馆’,助力泰来全面振兴”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学校在文化帮扶领域的实践成果与创新方案,获得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学校深刻把握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将文化帮扶作为精准帮扶的核心抓手,依托学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资源与人才专业优势,构建起“校地协同、资源融通、精准赋能”的文化帮扶体系,聚焦泰来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薄弱、优质文化资源供给不足的发展痛点,倾力打造“行走的图书馆”项目,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东林智慧与力量。

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分阶段稳步推进帮扶工作,实现了从基础建设到精准赋能的跨越式发展。2023年,学校建设图书馆泰来分馆与泰来科技信息咨询中心,投入2350册纸质书、6万余册电子书,打造“纸质+数字”资源格局;2024年,学校投入20余万元智慧设备,助力当地群众实现“馆内使用+扫码带走”;2025年,学校向中小学捐赠图书期刊2294册及海量电子、有声资源,在学校建设“东林书香角”,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教育端延伸。在精准帮扶过程中,学校立足泰来县群众需求与企业发展痛点,开展分层分类服务,实现文化赋能的全方位覆盖。在乡村教育文化浸润方面,知识产权讲师走进中小学校开展主题讲座,联合多所学校举办“书香泰来,智启未来”文化共建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文化动力。

为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学校构建“123”文化帮扶模式,即搭建1个资源共享平台、聚焦群众与企业2类服务对象、建立3项长效机制。经过3年实践,项目成效显著,泰来县文明乡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多个村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多名群众被评为黑龙江道德楷模、龙江好人,文明事迹先后被中国文明网、黑龙江文明网、黑龙江生活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汇报中,王晓明还介绍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持续深化乡村分馆建设,打造全域覆盖的文化服务网络;强化知识产权赋能,构建全链条的创新支撑体系;创新启蒙乡村教育模式,构建全周期的素质培育体系,进一步推动文化帮扶工作走深走实,为泰来全面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文化支撑。

作为高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生动实践,学校“行走的图书馆”项目以文化为桥、以资源为脉、以机制为基,既填补了泰来县优质文化资源的供给缺口,又搭建了校地协同发展的坚实平台,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