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我校20余名师生参加2025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

来源:文法学院 日期:2025-07-22
文字 张馨元 图片
电话 摄影

7月18日至7月20日,2025年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在哈尔滨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黑龙江省科协等单位的相关领导,全国环境资源学界专家学者与实务工作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研究生等1300余人参会。我校文法学院20余名师生受邀参加“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自然资源法体系发展与创新”分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自然资源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领域的重要方面,自然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更关系到人类的安全,当自然资源在法治轨道上实现永续利用,不仅能筑牢生态安全的屏障,更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最终守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中国自然资源科学大会作为自然资源学科领域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为广大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现场,分会场主席、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法学专委会主任、重庆大学教授胡德胜教授,我校文法学院院长朱文玉致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国自然资源法的体系化与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

我校文法学院王宏巍教授以“法典化视阈下对绿色低碳发展编的立法思考”为题作专题报告。她针对目前生态环境法典的绿色低碳发展编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为生态环境法典化的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我校荆珍副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自然保护地法治建设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法治建设仍面临的显著困境。张馨元以“双碳目标下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实践困惑与制度突破”为题作专题报告,针对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实践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展开探讨。张昕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气候治理的应用场景与法律规制革新”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使传统的气候治理逐渐向新型气候智理转型,在此过程中会形成的内部技术风险与衍生碳排放风险。研究生贾淦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为题作专题报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科学技术层面的支持,更需要将立法手段作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举措,提出健全公民参与的相关制度、扩大公民参与途径和加强基层联系点建设的创新路径。研究生吕月伟以“科技赋能黑土地中数字法治化保护”为题作专题报告,聚焦科技与法治协同保护黑土地这一核心,探讨其对东北乡村振兴的作用。王青松副教授对分会场报告进行总结点评。

通过参与此次年会分会场,环境法学科师生深刻感受到了自然资源法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极大地拓展了学术视野,提升了学术影响力。

推荐内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