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学校校园里迎来了一群“小朋友”——哈尔滨市第108中学的120名中学生。作为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手拉小手”专项活动的重要一站,这场跨越学段的实践活动以“五色课堂”为桥梁,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强化实践育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要求,通过高校资源下沉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鲜活动能,以实际行动将党代会精神落到实处,让“走出去”的探索欲与“请进来”的包容度碰撞出别样火花。
五色课堂:以实践育人落实教育强国根基
“原来机器人能识别这么多植物!”“这只风筝上的森林图案,我要画得和天上的云彩一样美!”研学现场的阵阵惊叹与欢呼。
“大手拉小手”专项实践团队紧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将多元素养培育融入沉浸式体验,让政策要求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教育实践:“绿色科学”课堂上,图像识别机器人与计算编程算法让乡村学生触摸前沿科技,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红色榜样”课堂中,通过讲述塞罕坝精神与林业传承故事,带领大家用榜样力量筑牢理想信念之基”;“金色美育”“橙色体育”“蓝色数理”等特色课堂,通过美育浸润、体育锤炼、科技启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促进了全面发展。这些课程设计不仅服务于参与学生,更通过志愿者总结的“研学课程包”,为乡村学校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教育补齐实践短板。




生态浸润:以特色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底色
作为以生态文明教育为特色的高校,“大手拉小手”专项实践团队将校园变成鲜活的“自然课堂”,学生们在全息投影前感叹哈尔滨远古森林的变迁时,不仅收获了生态知识,更埋下了“守护家乡绿水青山”的种子,而志愿者讲解的“城市之肾”净化原理,通过学生们带回乡村、分享邻里,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庄”的辐射效应,让教育成果转化为乡村生态保护的行动力。




大手拉小手:以资源共享践行教育均衡发展
“哥哥,AI能帮东北虎找新家吗?”“姐姐,你画的第一只风筝是什么样的?”课间的自由畅谈成了实践活动的“隐藏彩蛋”。大学生志愿者们分享着自己从好奇到热爱的专业选择历程,那些关于在实验室调试识别算法的执着,在美术课上的巧思,让孩子们眼中燃起对未来的向往。108中学带队校长马超英感慨道:“这不仅仅是一次参观,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当初中生看到大学生把兴趣变成追求,这种无形的感染力,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激发他们对成长的思考。”理学院志愿者周子颜表示:“‘大手拉小手’的意义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着纯粹的好奇与热情,这种代际间的能量交换,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


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抱着绘有森林图案的漆扇、写满笔记的手册,与志愿者约定“明年带着自己设计的AI小发明再来”。这场实践活动不仅是教育强国战略在基层的鲜活实践,更以“高校+中学+乡村”的联动模式,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可持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