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看,这是蝴蝶还是蛾子?”“老师,你听,这是什么昆虫的叫声?”……只见孩子们身穿荧光马甲,头戴防虫帽和头灯,身背昆虫盒,正在与老师们一起穿梭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场中,夜探森林。
9月15日至9月25日是全国科普日,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小雨滴科学实验室开展了主题为“森林夜探”的科普活动,1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此次活动。
孩子们先来到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黄海娇老师带领大家参观组织培养室,介绍彩叶树新品种,演示移液器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课堂上提到,全国重点实验室培育出的白桦新品种,它和传统品种相比,生长量可提高10%以上,大面积种植后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这些成果都需要经过很多年、甚至是经过两三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研究出来。孩子们从中领悟到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不断努力探索。
在显微成像室,孩子们借助显微镜观察树木茎结构的组成、蝴蝶锹甲等昆虫的身体结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着动手调节显微镜观察动植物标本。通过显微成像技术的展示与互动,孩子们看到了动植物的微观世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小学部)的孟瑾丞感慨到:“我通过显微镜,才知道为什么蝴蝶的颜色是五彩斑斓的,因为它翅膀表面被有许多细小的鳞片,鳞片闪着晶莹的光,而鳞片结构不同,呈现的颜色就不同,真是太神奇了!”
夜幕降临了,昆虫灯诱活动在金元元博士带领下进行。小朋友们全副武装,防虫帽、手套、头灯、昆虫盒装备齐全,昆虫在灯诱设备的吸引下聚拢过来,金博士和小雨滴科学实验室张梅丽老师带小朋友们观察了夜蛾、螽斯、叶甲、蝎蛉等10余种常见的昆虫。通过森林夜探,孩子们不仅亲眼见证了昆虫世界的多样性与奇妙,还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发展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小雨滴科学实验室作为全国科普基地,充分利用“全国科普日”活动契机,联合组织了此次“森林夜探”活动,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大自然的奇妙。希望通过更多科普活动让小朋友们在参与中提升科学素质,共同筑造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