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五周年|东林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

来源:新闻中心 日期:2024-03-18
文字 高春梅 图片
电话 摄影

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事。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5年来,东北林业大学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方面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办好思政课——全校上下的一件大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地位和作用的精准判断,也高度概括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五年来,东北林业大学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东北林业大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意见》,对思政课建设整体规划。

为了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有情怀、有视野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学校出台《东北林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学生思政干部队伍协同育人实施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管理办法》《东北林业大学二级学院党委书记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个文件,胜任思政课教学的辅导员和党政管理干部、17名学院党委书记等陆续走上思政课讲台,不同专业背景、工作经历的教师把思政课讲出了特色和新意。

学校聘任17位学院书记为思政课教师

除了常规的课堂,学校领导也积极参与到讲思政课、听思政课当中。党委书记张志坤的《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校长宋文龙的《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学校还不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走进东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金柱、哈工大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东北烈士纪念馆馆长刘强敏讲授的思政课都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哈工大航天学院李传江教授为我校师生讲授思政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提高学生抬头率,是学校一直努力探索的方向。在主题教育期间,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及效果”这一课题,深入一线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群体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积极整改推进。

党委书记张志坤深入本科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不光是思政课教师的事情,更需要全员参与。学校出台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方案》,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工职责规范。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建设133门示范课程,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

“我们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搭建‘大平台’,让思政课‘厚’起来;构建‘大格局’,让思政课‘强’起来;依托‘大课堂’、让思政课‘热’起来,打造东林思政课教学的新范式。”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冰院长说。

讲好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思政“金课”

如果照本宣科讲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要想增加思政课的吸引力,就要改革创新。

学校紧紧围绕林业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了全国首个比较系统的本硕博一体化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实施了“三个导向”教学法、“三个结合”实践教学模式以及“1+X+Y”的考核方式改革,让讲授课堂“活起来”、讨论课堂“热起来”、实践课堂“动起来”。“三个导向”是指素养导向、课题导向和合作导向,不让学生机械地“背”理论,而是以培育学生马克思主义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带着课题上课。“三个结合”是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课题实践与课下实践相结合、基地实践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东林对于学生思政课的考核模式也成为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指挥棒”,1+X+Y,改变了以往一次考试确定成绩的情况,学生的成绩要由“1”个试卷+“X”讨论演讲+“Y”小论文的成绩共同组成。

杨丽艳老师课堂上以郭沫若文章《马克思进文庙》为蓝本作的改编,由学生扮演剧本角色,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拉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汪金英老师课上与学生的轻松互动深受同学们喜欢,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十佳教师”之一;邹佰峰老师结合真人真事危机关头的生命选择,案例式的教学启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郭岩老师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探究式教学,利用“学习通”平台增强对话题的互动……学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多样化探索,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很多同学表示:理论并不枯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真的可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叫人口服心服。

除了课堂讲授、考核方式的创新,学校还推出了“沉浸式”思政课、“接地气儿”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森林中”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搬到森林中、草地上、博物馆里,课堂突破了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的固有模式,打造课堂、校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场”,破解思政课“硬融入”“不生动”等问题,不仅给学生带来新鲜的思政课学习体验,更让他们在实践中动心、动情,真正受到思想教育。

东林学子在北大荒博物馆感悟学习“北大荒精神”

东林学子在学校林场“沉浸式”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东林学子在哈尔滨电机厂感受中国工匠们的实干精神

讲好思政课不易,因为这个课要求高。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讲思政课已经30多年了,如果不主动学习、不创新探索,学生怎么会对你的课感兴趣,只有不断的创新探索、蓄能充电,才能把道理讲明白、讲清楚,才能在讲台上站得住、站得稳。”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越芬教授在与学院教师座谈时这样说。

课上改革创新,课下加强教学研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荣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黑龙江省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精彩系列”教学成果37项;获省部级教改项目50余项。

除了讲好校内思政课,五年来,学校马院还不断拓展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与能力。学院定期向党政机关、企业、社区、林场和学校,开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宣讲,五年来累计宣讲300余场,受众达40万人次,1名教师被中宣部评为“2022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学好思政课——润物无声见于行

入脑入心、知而后行,既是思政课的起点,也是落脚点。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行动。五年来,学校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东林学子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火热实践中。仅2023年,东林学子全年志愿服务4543次,服务时长超过15万小时,他们积极投身到绿色环保、理论宣讲、文化体育、乡村振兴、助学支教、敬老扶幼以及科学普及志愿服务中,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他们传承红色基因,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

他们开展理论普及宣讲,组建成立宣讲团前往人流量较多的街头和公园以及当地的工厂和企业进行理论普及,开展“四史”学习、“十四五”规划宣讲。

他们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为当地留守子女提供课程教授、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他们组建访谈团队,深入林区和基层,重点寻访长期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做出贡献的优秀校友,以人物访谈的形式,挖掘校友的感人事迹,反映东林人为祖国生态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让东林精神在林区和基层落地生根。

他们服务家乡建设,走进城镇乡村、湿地公园,积极向社区居民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进行社区服务、助老护幼,以青春之力赋能家乡建设。

他们带领小学生深入林区,体验唤鸟、喂鸟等亲近自然的科普活动,引领更多的人感受大自然的奥妙、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办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就是要把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把新时代非凡十年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同工作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把学生人生奋斗黄金期与强国目标实现契合起来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活,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党委书记张志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