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壮丽七十年|人物】护鹤女孩徐秀娟

日期:2019-09-19 发布单位:新闻宣传中心 文字:郭楠枫
文字 郭楠枫 图片
电话 摄影

新中国成立70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北林业大学也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从稚嫩走向成熟。70年间,一代代东林人薪火相传、初心不改,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了才智和力量。学校推出“壮丽七十年|人物”栏目,讲述东林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东林人的时代担当。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歌手朱哲琴演唱的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风靡全国,而歌曲中的那位女孩,就是我国第一位环保烈士、我校校友徐秀娟。

徐秀娟

  “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徐秀娟1964年出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一户渔民家庭,父亲徐铁林自小便以打渔为生,除了渔民身份,他还是中国第一代养鹤人。徐秀娟17岁时随父亲到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负责养鹤、驯鹤工作。1983年,她在那里负责饲养雏鹤,雏鹤成活率达到100%,扎龙保护区的孵鹤、养鹤、驯鹤技术开始蜚声中外。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前往参观后连连赞许,徐秀娟也被影视界、新闻界所关注,所以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徐秀娟陪同外国友人参观保护区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学校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减免了一半学费。第二学期,她的生活又难以为继,曾背着老师和同学,数次献血换来一些钱维持学业。经过艰苦努力,她把两年的学业压缩在一年半内完成,11门功课中10门功课成绩为“优”或在85分以上,这期间,她还自学了英语。她靠献血换钱的事,是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用英语写下的几页日记里发现的。

1986年5月,徐秀娟进修结业,应邀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射阳滩涂工作。盐城自然保护区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和扎龙自然保护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如果能在这个地方建立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那将解决一个世界级的科技课题,将是一个重大突破。徐秀娟为了事业,说服祖母、父母和弟妹们,离开了她所熟悉的齐齐哈尔扎龙保护区,不远万里,只身南下,来到射阳。这里有大片的滩涂沼泽地,长满了芦苇、盐蒿,一条自北向南的复堆河天然地把沼泽地和村庄隔开,人迹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顶鹤栖息地。在盐城保护区,徐秀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钻研养鹤技术,她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在1986年召开的中国第三届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会议上,徐秀娟撰写的论文受到专家好评。

徐秀娟远赴盐城的时候,盐城自然保护区正在筹建中,她什么也没带,就带三枚鹤蛋上路了,这也是徐秀娟带给盐城保护区的一份礼物。3只鹤蛋对她来说意味着3只未来的小鹤,2500千米路程,真正的千里迢迢,徐秀娟用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来照料着那3只鹤蛋。蛋装在人造革包里,温度、湿度只要稍有变化,小鹤就孵不出来了。如果火车上断了开水,她就得把鹤蛋贴肉揣在怀里,因为人的体温正好是37度左右。就这样一路火车一路汽车,小雏鹤终于破壳而出。那3只小鹤分别被徐秀娟叫做龙龙、丹丹和莎莎。

没有人知道,徐秀娟对那3枚鹤卵付出了怎样的关爱,但是人们知道,即使在美国进口的最先进的孵化器里,也死过小鹤。

经过83个日日夜夜的细心照料,3只小鹤终于展翅飞向了蓝天。

徐秀娟深深地爱着这些生灵,鹤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时的鹤场,人迹罕至自不必说,海风呼啸、海潮狂吼、鸟鸣兽啼更是必备的交响乐。这里既然是鸟类的天堂,就不可能是人类向往的繁华之乡。鹤场最好的建筑物就是一个废弃的哨所,上下两层,每层不足6平方米,条件比徐秀娟预想的还要恶劣。

但她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立即着手工作。没有先进的孵化设备,就砌土炕坊,炕上摆着徐秀娟从扎龙背来的宝贝——鹤蛋。她和两个助手没日没夜地守护着,生怕温度失去控制——热不得、冷不得,这些宝贝疙瘩娇着呢!

终于有一天,从一只蛋壳里面传出“笃”的一声,这一声那么低微,低微得比一根火柴掉下地的声音还轻;这一声又是那么高亢,高亢得可直达九霄云外。

这一声,是一个新生命诞生前的进行曲。这一声,预示着一个奇迹将要出现:丹顶鹤在低纬度越冬区孵化成功——这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啊!

养鹤是保护区最累的活。徐秀娟担水、配食、喂鹤、放鹤、清扫鹤舍、诊治护理病鹤,样样干得都十分出色,她单独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经过驯化的小鹤能听人指挥跳舞、飞翔。国家领导人来保护区视察,曾观看徐秀娟的驯鹤表演,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驯鹤技术也随之闻名中外。

徐秀娟与雏鹤

徐秀娟与扎龙保护区内的丹顶鹤

  那个女孩再也没回来

1987年6月,徐秀娟从家里赶往盐城,与她同行的还有从内蒙古带来的两只天鹅。她叫它们黎明和牧仁。

这一年对徐秀娟来说是多灾多难的,人们看不见她心里的创痛。春夏之交,继白枕鹤盼盼、丹顶鹤丹丹先后触网死亡后,从呼伦贝尔草原运回的蓑羽鹤和幼雁先后感染病菌而不治,或者被别的动物偷吃掉。徐秀娟感到痛苦、失望,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加不顾一切的追求完美。

白天鹅黎明又病了,便血、拉痢。

时值酷暑,盐城滩涂的蚊虫又多,徐秀娟把黎明抱回自己的宿舍,安置在床上并放下蚊帐,给黎明喂药、扇扇子。拉痢的黎明把徐秀娟的床铺、宿舍弄得到处都是腥臭味,一个最爱干净的姑娘,和一个最不怕脏的姑娘,在徐秀娟身上体现得如此和谐。她吃不好,睡不好,日夜守护、观察黎明的病情。黎明不会说话,只有痛苦的眼神,或者偶尔呻吟几声,回答徐秀娟心急如焚的嘘问:黎明,你好点了吗?黎明,我知道你难受,姐姐给你喂药……忽然,徐秀娟想起东北治拉痢的一个偏方,白糖煮鸡蛋。黎明爱吃,便血止住了,黎明能回到鹤场了。

徐秀娟陪侍黎明刚好八天八夜。

白天鹅黎明的病刚刚好转,新情况又出现了,丹顶鹤龙龙误食了一种寄生虫后危在旦夕。病中的徐秀娟支撑着看护龙龙,为它打针吃药。1987年8月13日,龙龙口吐鲜血死去。徐秀娟抱着龙龙痛哭失声,20日,她在龙龙的照片背面写道:

已故的龙龙再也得不到我的爱了,它的死亡使我的人生有了转折,我选择了一条更崎岖的路,也许青春的热血将洒在这条路上,一生为此奋斗。

接下来便是1987年9月15日,白天鹅牧仁和黎明的走失。这一天中午两只天鹅在笼子里鸣叫不已,徐秀娟以为它们想出来游玩和戏水,就把它们抱进水塘里。不料牧仁和黎明玩得性起,先后挣脱羁留它们的绳子飞走了。徐秀娟连忙去追寻,熟悉的海滩、芦荡、沼泽,顿时变得陌生起来,如此浩瀚,如此揪心。直到晚上,牧仁找回来了,黎明还不见踪影。夜深了,徐秀娟等大家休息后又一个人钻进芦苇荡,呼唤着黎明。第二天一早,徐秀娟又去找,中午回来喝了半碗稀饭再进芦荡,下午5点回到鹤场时已心力交瘁。人还未坐稳,李老爹远远一声吆喝,说西边传来天鹅的叫声,徐秀娟和小王、小殷一起冲出了门,走到复堆河畔,小王、小殷游过去了,徐秀娟喊了一声:“我不行了!”

她退回岸上找了一辆自行车,沿河堤绕道北行,想和小王、小殷会合,不知是顶风踏不动车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徐秀娟又退回到刚才下水的地方,把自行车放倒,连鞋子、衣服也没有脱就走进了复堆河……

4个小时后,黎明找到了,徐秀娟不见了,这一夜,这在中国平平常常的城市万家灯火乡村万籁俱寂的时刻,1987年9月17日晚7点,盐城海滩、芦荡里到处都是“娟子!”“娟子!”的呼喊声。

为了救一只鹤场里的受伤的白天鹅,徐秀娟溺水身亡,不幸牺牲。

  徐秀娟塑像在母校东林落成

徐秀娟是建国后第一个因公殉职的环保战士,她美好的生命定格在了23岁,成为中国环保烈士第一人,后来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87年9月23日,盐城保护区为徐秀娟烈士举行追悼会,自发赶来的近千名群众为她送行。

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护鹤天使,江苏盐城和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宣传徐秀娟的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19年后,伴着这首歌,烈士徐秀娟的雕像落户仙鹤园公墓,久别故土的鹤城好女儿“回家”了,这天,扎龙、水师等地的家乡人纷纷赶来,缅怀这位爱鹤的姑娘。

为了纪念徐秀娟,有人将她救起的丹顶鹤的两根长腿骨制作成两支骨笛,在各种公益活动中,用它吹奏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徐铁林的女儿徐秀娟殉职了,然而一家人的养鹤事业却没有止步。27年后的2014年,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同样是为救护繁育中的丹顶鹤,只身前往栖息地,途中因车祸殉职,年仅43岁。女儿和儿子都先后因同一工作殉职,“养鹤世家”依旧在征途路上不曾停歇,徐建峰的女儿徐卓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毕业后,放弃了城市工作,毅然加入了爷爷、父亲和姑姑的队伍,成为第三代“养鹤人”。

2016年11月1日,徐秀娟烈士塑像在她的母校东北林业大学揭幕,塑像长6米,高2.2米,由青铜铸造而成,底座为磐石,是一幅展现徐秀娟生活场景的画卷。塑像中,徐秀娟微微倾身,右手哺喂小鹤,身边围绕的群鹤陆续起飞。每天,都有无数东林学子在她身边经过,与她合影成为毕业生离开校园的必经程序,这一次次离别并不伤感,她的精神感召着一代代的东林人沿着徐秀娟的步伐,在平凡的岗位上完成伟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