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群落营养级联效应(Cascading effect)是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全球变暖、过度捕捞和土地利用变化会对鱼类群落营养级联效应产生中上行效应(Bottom-up effect)和下行效应(Top-down effect)的生态调控影响。然而,因缺乏长期生态监测数据,鲜有生态控制变化研究中综合考虑长期人类活动和环境因子等多种生态因素的定量化驱动效应。近日,我校姜广顺教授研究团队牵头与美国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王桂明教授合作,应用呼伦湖66年的长时间序列生态监测数据,开展了呼伦湖鱼类群落动态变化研究,发现1949至2016年随着气候变暖、过度捕捞和载畜量增加,鱼类群落由上行效应逐步转变为下行效应,并首次发现鱼类群落多样性受到负面影响的温度阈值。
2021年1月,研究成果以“Warming-driven shifts in ecological control of fish communities in a large northern Chinese lake over 66 years”为题发表在环境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该期刊影响因子为6.551。论文第一作者是我校全职博士后包衡博士,姜广顺教授和王桂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据姜广顺教授介绍,全球气候变暖对中纬度地区淡水鱼类的影响高于对海洋鱼类的影响,过度捕捞会加剧淡水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有害影响,集约化农业和超载放牧造成的地表水非点状污染可能增加湖泊和河流中磷和氮输入,也会导致营养过度富集。对富营养化湖泊中鱼类群落捕食者-猎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活动诱发淡水生态系统生态控制变化的机制。本研究发现的呼伦湖鱼类群落生态控制的转变机制,对全球变暖情况下类似环境中鱼类群落的保护与管理、湖泊的治理与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论文刊出后,引起了国际学者高度关注。英国普利茅斯大学Philip Reid 教授评价认为,该研究证实了气候变暖、过度捕捞和放牧的协同累积作用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机制。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基本业务费专项基金的支持,并得到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论文下载网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0382553?via%3Di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