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建设生态文明】我校“生态文明特色实践”课程获央视媒体报道

来源:本科生院(教务运行中心、培养处、质量管理与评估中心 日期:2025-10-10
文字 孙培炎 图片
电话 摄影

9月21日至28日,我校3100余名2025级新生分批走进帽儿山实验林场与凉水实验林场,圆满完成了为期8天的“生态文明特色实践”课程。本次实践作为学校独具特色的“开学第一课”,不仅将“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东林校训深植于学生心中,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获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等中央媒体专题报道。

“同学们请看,这颗是原始红松的球果,在森林生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9月26日,在“探秘红松球果”实践课上,教师们以实物展示、生动讲解与互动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原始红松球果,并将原始红松的生态功能娓娓道来。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一边观察球果形态,一边记录关键特征,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深化了对森林生态的理解。

这堂课只是实践活动的典型缩影。本次实践聚焦森林生态观测、动植物保护等主题,依托学校专业师资力量及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由多位各领域专家牵头组建教学团队,共开设42门生态文明主题实践课程。课程设计紧密结合新生认知规律,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林区,开展植被调查、物种识别、生态链分析等实操作业,增强学生的现场感知与动手能力。哈尔滨工业大学近百名学生也受邀参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与成果交流,拓展了本次生态教育的广度与深度。2025级新生热依娜・哈里别提在交流中谈到,希望未来能用专业知识助力家乡生态建设,体现出课程在价值引领方面的积极成效。

为保障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凉水实验林场提前配置标本采集工具和生态监测设备,实施“分时段、分区域”教学安排,确保所有学生安全、有序参与。课程还配套开发了生态知识题库与责任意识问卷,通过前后测对比客观评估教学实效。

下一步,学校将系统总结本次实践的经验特色,结合师生反馈持续优化“林场+课堂”教学模式,推动生态文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践行者,为国家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注入东林力量。

视频来源于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推荐内容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