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李淑君:镌刻初心,筑梦前行

发布日期:2021-09-11


开栏语: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日前学校开展了首届师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工作,共有3个集体和5名个人获此殊荣。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月中,学校全媒体推出“立德树人”栏目,将陆续刊发师德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用优秀榜样传递师德力量,希望广大教职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真正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李淑君:镌刻初心  筑梦前行

个人简介:李淑君,中共党员,1975年出生,东北林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重点学科-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负责人,曾任国家级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林产化工专业负责人,全国高等院校林产化工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东北林业大学成栋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木材化学及树木提取物深加工。主持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3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副主编教材4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收录的TOP期刊论文30余篇。现担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材建设专家库专家,《林产化学与工业》和《Journal of Wood and Fiber Science》杂志编委,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理事,美国林产品学会(Forest Products Society)会员,国际林联基于天然产物的木材保护工作组副协调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指点迷津、广博学识、初心坚守;师者如水如光,纯净心灵,点亮万千学子追逐梦想,一句叮咛、一份牵挂、让人铭记的是老师那份对学生不变的真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淑君,是领导和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是学生迈入科研“殿堂”的指路人,是女儿眼中不回家的“工作狂”妈妈……而她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个平凡的老师,想认真做好教学,踏踏实实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术环境,希望用我的实际行动让学生们都能心向阳光,充满希望……”

林区小镇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教书育人是她最初的梦想

李淑君从小生活在地处内蒙古牙克石林管局下的吉文林业局,她经常能看到早出晚归的伐木工人在林区辛苦的劳作。那个时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出一个想法“能不能有一种科学力量,帮助这些工人叔叔工作不再那么辛苦呢?”这颗种子一直埋藏在李淑君的心里,带着这份善良的心愿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李淑君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顺利考上了东北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她也是当时所属林区小镇的高中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

谈起当初毕业为何会选择留校时,李淑君回忆到,“我小时候的愿望,就是做一名教师。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党员,他总是在用实际行动帮助和影响身边的人,在父亲的影响下,让我逐渐意识到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也许我们不能左右一个人的选择,但是可以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他人。当时我就告诉自己,我要成为一个对学生有实际帮助的老师。”正是凭借着内心对最初梦想的坚持,李淑君在教学岗位一干就是23年,二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东林学子,带领专业和学科进入发展快车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真正内涵。

热衷教学以身示范,三尺讲台是她的不变挚爱

作为一名教师,李淑君一直活跃在教学一线,她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依托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各类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课堂上,全身心投入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形成了“科研+教学、课程+思政、理论+实训”的教学模式。科研上,依托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科研平台,不断增加科研产出,奋力追求卓越创新,先后获评入选东北林业大学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林业和草原局林草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作为团队后备带头人,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团队被评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李淑君在2021年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成栋名师。

李淑君正在指导学生实验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能真正感受到林化专业的魅力,很多学生刚刚来到大学,由于对自身专业认知度不够,提不起兴趣学习,李淑君都会耐心为学生分析当前社会环境、行业特点,帮助学生发现学科优势。“一个美好社会是需要各个行业的人才来构建的,每个行业的存在都必然有它的价值意义,你只要记得踏踏实实用心做好一件事情,那么幸福是一定会奋斗出来的,我们的学科也是在创造美的过程。”这是李淑君的人生态度,在课堂上她也会把这份坚守传递给学生。来自17级的湖南学生罗一贵在大学期间,一直准备着出国深造,但是在老师的影响下,毕业前夕他毅然放弃了出国深造的打算,选择留在母校继续攻读硕士。“刚刚上大二时,跟着同学参加了创新训练项目,当时是李淑君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那个时候我对专业很迷茫,没有信心能做好,但是当我遇到问题时,老师都会一点点给指导,倾听我们每个人意见和想法,是老师让我对林化专业有了真正的兴趣,也让我对专业第一次有了自信,正是在老师的栽培与鼓励下我才有信心读硕士、读博士。”李淑君的博士研究生蒋明月是这样回忆老师的。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外一朵云,也是一个梦想托起另外一个梦想,在李淑君的心中她就想成为能托举起学生希望的引路人。

与时俱进,立足创新是她最大的追求

身边熟悉李淑君的人都知道,她不崇尚名牌、大牌,生活上十分质朴简单。她时常告诉身边的学生,一件东西有她的使用价值就行,我们可以有追求美的权利,但追求美的含义不是攀比,真正的美是对幸福生活的奋斗、对崇劳创新的不断追求。

在学生入学后李淑君会对学生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具备崇劳创新的精神,科研之路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践才能练就实打实的本领;其次要经得起失败,没有任何一个科研人的求学之路是平坦的,不畏惧风雨才能迎接彩虹。最后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学会多思考多提问才能有想法有视野。

而对于李淑君个人而言,她也一直坚持创新遵循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教育改革成效显著。她主讲林产化工专业核心课程《植物资源化学》被评为黑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主持完成全英文慕课录制1门,并被评为东北林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主持的“植物单宁生产虚拟仿真项目”被评为黑龙江省级虚拟仿真项目。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分别以主编或副主编身份完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林产化工专业英语》和《林产化学工艺学》,以及高等院校研究生教学丛书、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的《木材波谱学》(第二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个人被聘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教材建设专家库专家。主持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长期的坚守与付出,正如她的学生蒋明月所言“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设立过几点到实验室几点离开这样的规矩,因为无论寒冬酷暑老师都是比我们先到教学楼的人,每当到了下班时间老师办公室的灯也一直都是亮着。我跟着老师有8年的时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没见过老师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一次寒暑假。我们在假期做实验时她会在;我们毕业修改论文时老师无论多忙都会为我们逐一修改;就连出差也会带着我们的毕业论文上飞机。所以在老师的学生中大家都十分的默契的告诉自己要向老师一样努力,不能辜负她的用心良苦。”教育不是说教,教育更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李淑君就是那个愿意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学生发展可以牺牲自己利益的那个人。

李淑君带学生参加学术会议

让女儿“记恨”的工作狂,不能更多陪伴女儿成长是她的遗憾

在李淑君的日常作息表中,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加班加点是正常的,节假日不休也是正常的。为此,她成了一个让女儿既爱又恨的工作狂妈妈。

李淑君对工作充满热爱,对待每一件事情都是倾尽全力。搞科研艰辛又枯燥,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常为了一个想法和思路,查文献找资料,搞设计做实验,作分析做还原,每天的时间都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出生晚,夫妇俩近四十了孩子才出生,对孩子自然非常宠爱,但是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她根本没有精力照顾年幼的女儿。一天,女儿突然说:“妈妈,我把我的好东西都给你,你陪我玩一天吧。”看着女儿期待又清澈的眼神,她鼻子酸酸的,心里充满了对女儿和家庭的愧疚。渐渐地,女儿长大了,一天晚上,女儿见她一回家,兴匆匆跑过来,“今天老师问我们的理想,我说我长大要当科学家”,女儿大声说,“像妈妈一样!”那一刻,她的心中充满自豪和成就感,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李淑君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和无私大爱诠释了一个高校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以生为本,用爱践行立德树人是她坚守的信仰

在李淑君看来,教书育人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也要让学生心中充满大爱情怀。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她也在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在工作中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她从来不麻烦别人帮忙,正如她自己说的“科研是需要专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她总是竭尽所能为大家争取时间去科研去学习。在生活中,李淑君也是学生的大家长。“像中秋节、端午节这样的团员节,老师都会带着很多食品给我们送到实验室,就是怕家远的同学在这个时刻想念家乡。”来自山东的蒋明月回忆到,“在去年新冠疫情时,老师知道很多来自农村的学生因为受疫情影响父母不能外出工作,老师在第一时间给我们打来电话一一询问,并根据大家的实际需要给予了经济上的支持。”在李淑君的关心下,学生在实验室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尽管有些学生已经毕业了,也会时常回到东林回到熟悉的实验室,因为这更像是一次家人的团员,当师弟师妹们需要帮助时这些师兄师姐也会无私帮助,因为他们的心中早已把彼此当成亲人。

李淑君组织学生们一起包饺子

多年来,李淑君不计得失,心系学子,联合本专业教师为学院老教师创设的“郭幼庭基金”等捐款注资达二十多万元,助力众多东林学子成长成才。当说起这些时,李淑君总是谦虚的摇摇头,“真的没有做什么,比起那些培养我的老师来说,自己真的做的还不够多。”当她回忆到自己在读博士期间李坚院士鞭策与鼓励时,李淑君不禁潸然泪下。“在读博期间大年初三,李坚院士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的科研情况,不辞辛苦地为我指导,他总是告诉我们,当‘大家’与‘小家’都有问题需要解决时,一定要先以集体的利益出发。老一辈东林人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而育人事业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不懈努力。”李淑君坚定地说道。

扎根龙江,坚守科技报国初心是她持之以恒的奋斗路

从1997年硕士毕业后李淑君留校任教,她就再也没想过离开这里。扎根龙江这片热土,默默耕耘,辛勤奉献,与林草科技事业结下不解之缘。近十多年来,随着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越来越多的东北高端人才开始向发达地区流失。在此期间,李淑君也被盯上,南方单位抛来了橄榄枝,许以高额年薪、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以及子女教育资源等优惠政策。“曾经也动摇过,但再一想,东林培养了我,这里有平台,有事业,有感情,有老一辈先生的传承,这里是我成长的家,我有责任把这份爱传承接续下去。”她最终放弃了这些单位的高薪邀请,毅然选择留在黑龙江,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回馈母校,把个人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为了实现科技报国的初心,她不仅自己留下来,还把海外留学的学生召唤回来,“龙江的发展、东北的振兴,需要我们做点事情。”她的真诚和赤诚,打动了这些海外学子,义无反顾回到母校,组建团队,协同攻关,以奋斗之我,建功新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