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 “七一勋章”获得者卓嘎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1-07-14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校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更好服务于学校和国家建设,新闻网将陆续推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相关事迹介绍。


卓嘎、央宗姐妹:家是玉麦 国是中国

卓嘎、央宗姐妹成长生活的隆子县玉麦乡,地处祖国西南边陲。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仅有父亲桑杰曲巴和卓嘎、央宗姐妹一户人家,被外界称作“三人乡”。她们在父亲桑杰曲巴的影响和带领下,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谱写了爱国守边的动人故事和时代赞歌。

坚守:逆向行进守卫国土

桑杰曲巴有很多次离开玉麦的机会。

桑杰曲巴不为所动,留在了自己的家园。“阿爸后来常说,‘还有比当时日子更苦的吗?’”卓嘎说,“当时,乡里的人要为上层人当差,每年累死累活连口粮都剩不下来,经常不得不乞讨度日。”

1962年,只有三户人家的玉麦成立了人民公社,桑杰曲巴担任公社负责人。后来玉麦变成了乡,桑杰曲巴又当了第一任乡长,翻身当家做主人让桑杰曲巴对玉麦这片土地有了强烈的责任感。

“阿爸每次到县里开会,回来总会把我们姐妹俩从放牧点叫回来开会,说有精神要传达。”央宗说,“刚开始,看着阿爸郑重其事的样子,我们姐妹俩都不懂他为何要这样。”

后来,桑杰曲巴到城里买了几块布,亲手缝制了一面“国旗”,带着姐妹俩举行了乡里的第一次升旗仪式。“阿爸指着‘国旗’说,这就是国家,有国才有家。”

年年飘扬的红旗,让卓嘎、央宗姐妹俩明白了,守护好脚下的土地,就是守护好国家。

1983年,政府将桑杰曲巴一家与另外两户人家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地方。不到一年,桑杰曲巴又带着家人搬回了玉麦。

“阿爸说,如果我们都走了,谁来守护这片土地?”卓嘎回忆道。

再往后的很长一段时期,玉麦只有桑杰曲巴一家坚守。

儿子们长大参加工作后,邀请桑杰曲巴离开玉麦安享晚年,但每次都被他拒绝。

也在这一年,桑杰曲巴离世。卓嘎至今清楚地记得,父亲临终前说,“不要离开,不然这片地就没有人守了”。

卓嘎心里明白:脚下的这片土地如果没有我们的人在这儿生活,可能就守不住了。

传承:牢记嘱托姐妹守边

卓嘎、央宗姐妹俩再累也没想过要逃离玉麦。

虽然印度洋的季风让玉麦雨水充沛,但这片土地里却怎么也长不出庄稼。“家里吃的粮食都要翻山去运。”卓嘎说,“每次赶着牲畜出山,最快也要一天。”

从玉麦出去,要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日拉山。每年冬季来临,这条玉麦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就会被积雪全部覆盖。如果不赶在冬季来临前将吃的驮进山,在漫长的冬季就只能挨饿。

为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些,卓嘎姐妹俩每天凌晨四五点就要起床,放牧、挤奶、做酥油和奶渣,一直忙到很晚。到了夏季,为了照顾牲畜,姐妹俩在放牧点一待又是一整季。

山里的日子除了生活上的苦,还有见不到人的孤寂,什么事情都只能靠自己。一次放牛时,卓嘎要砸桩子拴紧牛绳,一不留神砸到了右手大拇指上,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因为找不到医生,卓嘎只好撕下一块布条扎紧伤口熬了过去。至今,卓嘎的右手大拇指外撇呈“八”字形。

但再累再苦,卓嘎、央宗姐妹俩也没想过逃离。“累得受不了时,就想想阿爸的嘱托,睡醒了就又有干劲了。”卓嘎说。

当年,卓嘎从父亲肩上接过玉麦乡乡长的职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期间,玉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玉麦的常住人口也越来越多。

在政府主导下,越来越多的人搬进了玉麦。

也是在这一年,卓嘎卸下了乡长的职务。有了大家的共同守护,她再也不担心国土被蚕食,坚守在玉麦已经成了根植于骨子里的留恋。

信念:代代相传守边梦

2018年年初,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毅然回到了玉麦。

以前,玉麦乡没出过大学生。卓嘎说:“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都能上学,还不需要花钱。”

在索朗顿珠很小的时候,外公桑杰曲巴就想让他当兵,回到玉麦保卫家园。每次到县里,外公给他买的礼物永远是玩具枪,每次巡逻还都要带着年幼的他一起去。

“每次巡逻都很苦,但不论用什么办法,外公总要拉上我。”索朗顿珠说,“每次到山里,他总会给我砍一把竹剑,告诉我要像战士一样守卫好我们的家园。”

谈起玉麦的变化,现为乡公务员的索朗顿珠说得头头是道。

“最近,乡里刚建起了气象观测站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还用上了国家大电网的稳定电力,结束了小水电站不稳定供电的历史,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索朗顿珠说,“根据安排,未来还将有更多人搬到玉麦居住。”

“玉麦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索朗顿珠说,“我会一直待在这儿看着她的变化。”

(文章来源于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