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始终瞄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学校黑木耳培育专家团队,通过林草专利转化运用等方式,在贵州省荔波县开展木耳栽培技术服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解决了多个突出技术难题,有效助力乡村振兴。11月2日,《中国绿色时报》头版报道了我校教授用科技帮扶贵州荔波的情况。
贵州省荔波县是国家林草局定点帮扶县,近年来,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中心的牵线搭桥下,我校以邹莉教授为代表的黑木耳培育专家团队,不仅解决了当地食用菌龙头企业在培育黑木耳过程中出现的菌种问题,而且还解决了60余万菌棒出耳慢、憋耳芽问题,解决了近10万菌棒黑木耳烂耳问题,仅提供的新品种“黑厚圆”一项,就提升产量20%。
解决棘手难题,推动当地食用菌发展
2020年8月,团队成员张国权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派驻荔波县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从解决企业菌种“不挂壁”,到签署东北林业大学和荔波县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到荔波县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考察当地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到荔波县调研考察黑木耳挂袋大棚的选址……不到一年的时间,东北林业大学的专家团队数次前往,脚踏泥土,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10月,团队接到了荔波县食用菌企业贵州五象实业有限公司的紧急“求援”。这是一家发展以桑枝为原料的黑木耳主导品种和其他食用菌开发及菌种研制、生产、规模化栽培及产出品的粗、深、精系列化加工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综合性企业。企业出现的问题是生产出来的黑木耳液体种在接种到黑木耳菌棒的菌孔内,菌种不萌发、不成活,也就是食用菌行业说的菌种“不挂壁”。该企业在贵州省是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很大,日产达到20万棒,如果菌种不萌发、不成活将直接导致生产的黑木耳菌棒作废,企业每天因此损失近12万元,而且生产的越多损失越大。
造成菌种不挂壁的因素有很多,如果不能弄清楚,企业的损失会难以预计。邹莉教授随即带领专家团队赶赴贵州“问诊把脉”。最终明确了几个最重要的原因,认定主要生产原料木屑的酸碱度偏低导致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合菌种萌发,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专家组通过调整配方,将培养料的酸碱度调整到了合适的范围,圆满解决了问题,这让处在困境中的企业负责人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企业也渡过了一个大难关。
今年3月,荔波县出现南方特有的“回南天”,佳荣镇在那个时候下地将近10万棒菌棒,由于天气原因,再加上管理不到位,菌棒刚刚长出的耳芽全都烂掉,即将面临绝产。学校专家团队现场仔细查看后“对症施策”,建议基地管理人员将烂掉的耳芽及时清除干净,同时停止一段时间的浇水,让菌丝恢复生长后再根据天气浇水管理,最终收获了2茬木耳,避免了绝产。在甲良镇黑木耳基地,针对60余万菌棒出耳慢、憋耳芽问题,专家团队更是深入基地、精心指导,保证了每棒干耳产量稳定在1.1两左右。
东北林业大学木耳培育专家团队成员为种植户分析菌包污染的原因
遇到棘手的问题,专家们发挥优势帮着解决,遇到一些技术方面的咨询他们也总是给予精心指导。在荔波县食用菌发展的过程中,企业或者种植户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东林的专家。
“很多个例的问题、技术指导都是通过电话、视频解决的,团队成员都不求回报。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共产党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科研条件,我们就要将科学研究发挥最大价值,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人民。”邹莉教授的话语中饱含一名科研工作者躬身大地做研究的坚定信仰。
东北林业大学木耳培育专家团队邹教授指导种植户高效采耳
无偿提供原种,帮扶种植户增产增收
专家团队在荔波县指导时,发现他们现有品种的黑木耳产量不是特别高。如果试用团队多年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黑厚圆”,产量应该有提升的空间,因为这个品种之前在东北多个地区推广,效果特别好。借着这一想法,团队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因为“黑厚圆”的母种在玻璃试管中保藏,快递运送容易损坏,所以专家团队决定由他们的成员随身携带母种累计180支,无偿送给企业负责人,基本满足了该企业近一年的生产用种。邹教授介绍,同等标准的黑木耳试管母种,市场价1支就100元至200元不等,学校提供的母种也节省了该企业的一笔成本支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后,根据该企业最新的测产报告显示,“黑厚圆”品种的产量较当地品种提升了近20%。按照今年市场价32元每斤,仅1万棒就可增产6400元,这对企业来说是个莫大的好消息。
根据荔波县种植户的实际情况,专家团队还对栽培黑木耳积极性高、有一定基础的种植户进行重点培养,规范栽培管理的各环节,传授多项实用技术,专家团队培养出的种植能手带领村合作社栽培黑木耳近20万棒,而且品质极好。同时他们还联系到了本省大城市的鲜木耳的销售渠道,销售额达到了90多万元。
东北林业大木耳培育专家团队指导规范种植木耳时如何划口
荔波县小七孔镇的木耳种植户在夏季种玉米,收完玉米,在秋、冬季节和来年春季就在玉米地里种木耳,木耳采收结束就继续种玉米。但木耳采收后的废包之前不知道怎么处理,就直接堆在路边、河边,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了解到情况后,团队科技特派员张国权赶到现场,科技帮扶当地种植户种植玉米5亩多,对废包进行破包处理,然后进行堆肥发酵,发酵后的废料直接还田,这不仅改良了土壤肥力,也充分利用了木耳的废弃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抓住乡村实施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校木耳专家团队立足荔波县实际,通过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促进科技与木耳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出发点,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用实际行动绘就荔波木耳产业发展的美好画卷,助力荔波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