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校园人物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校园人物 >> 正文

【壮丽七十年 | 人物】黄清:坎坷人生路 不变忠诚心

日期:2019-11-08 发布单位:党委宣传部 文字:李维华
文字 李维华 图片
电话 摄影

小学酷爱美术的他,有一个用画笔描绘世界的画家梦;中学考入黑大俄语系的他,有一个学习苏联先进技术和管理报效祖国的梦;大学毕业受挫的他,有一个做新时代优秀农民的梦;中年转轨启航的他,有一个致力于中国经济管理研究、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经济管理专家的梦。从此,他以经济管理学家的视角与思辨,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林业大学应用的《林业计划学》教科书,结束了林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没有此类教科书的历史;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他在市场经济启动伊始主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该书荣获国家内贸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较深刻地领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性,主编了《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一书,该书成为国内10多所大学的教科书,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光明日报》有评论赞誉 “这是我国新时期勇于探索的一部有创造性的力作”。

他从事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40余年,主讲过经济学、管理学、经济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培养出博士生69名,博士后3名;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其中《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产业政策研究》、《论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等论文,思维超前、观点新颖、立意深刻,对我国市场经济和林业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价值,在业界产生较大影响。

他就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终身秘书长,6所大学经济管理学的客座教授,原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黄清。

磨难中的崛起

黄清出生在江南水乡杭州。他的父亲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创始人、我国第一代著名会计学家——黄寿宸。他跟随父亲在首都北京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光,他天资聪明、活泼可爱、喜欢音乐、酷爱美术,他的水彩画《郊游》曾在北京市少儿比赛获得优秀奖。小学毕业他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连闯三关进入决赛,但最终却没被录取。他暗自流泪,伤心得几天吃不下饭。慈爱的父亲劝慰他“把美术作为人生的一个爱好吧!”

黄清回忆:“美术是我幼小心灵的第一个愿望,没想到刚一放飞就受挫。从此,我开始懂得愿望与现实的差距,我在受挫中学会乐观面对一切,让自己的心灵始终充满阳光。”他豁达阳光的性格从此铸成。

中学毕业面临高考的他,喜欢俄罗斯的文学和文化,仰慕俄罗斯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为此,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大学俄语系,立志通过俄语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来报效祖国。

大学期间,他是学校各项活动中的活跃人物,一班之长。他学业优秀,才艺出众,爱好广泛,集邮、摄影、音乐样样在行。他是黑大管弦乐队的长号手,黑大上百人大合唱在《哈尔滨之夏》演出,一首激情澎湃的《在太行山上》震撼了整个会场,那引人入胜、牵魂动魄的长号前奏曲就是由黄清吹响。

“大学时光是最美好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淡忘了很多很多……然而,那高亢激昂的旋律却永远不会忘记,它总在我迷茫和失意时响起,脑海里涌现出当年抗战将士英勇战斗的画面,给与我信心和力量!”黄清激情回忆。

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黄清他们本应该1966年毕业,结果延期到1968年才离校。中苏关系的破裂致使昔日的香饽饽早已不香,黄清等三个同学被分配到林口县农村。在三个可挑选的名额中,黄清主动选择了最困难、最艰苦、最偏僻的生产队,把相对好一点的去处让给了同学。黄清说:“谁让我是班长了,班长不能与同学争好的去处。”他在人生坐标的选择上彰显出忘我风范。

黄清的落脚点,既不是公社,也不是大队,而是生产小队,他成为林口县亚河公社亚河大队四小队的一名社员,成为中国最基层的挣工分的农民。

他住在马棚的马号,与耕马为邻,马号里阴暗潮湿,空气里弥漫着难闻的马粪味。白天他与农民一道早三点多起床出工,晚上八点休工,半夜常被马蹄马槽子声和饲养员喂马声吵醒。他吃在小队食堂,主食是窝窝头和大碴子粥,菜里看不到一滴油,吃肉只是奢侈的想法。面对艰苦的环境他没有抱怨和消沉,而是以乐观豁达的心态迎接挑战。他早出晚归风雨不误,翻地、播种、铲地、收割样样不落后,他已经与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他将生产队的新气象新风貌编成文艺节目演出,赢得农民一片赞扬声。

在广阔天地里,黄清以自己美术特长,在公社委员会的墙上,画上了敬爱的毛主席画像,在生产大队队部墙上,画上了雷锋紧握手中枪的肖像。这是黄清在广阔天地放飞的美术梦想,是他为自己第一个职场留下的厚重纪念。

他勤劳务农、才华出众,让质朴的农民慢慢转变了对他的看法,“这个出身不好的大学生是好样的!城里的孩子到乡下来,不容易呀!”。农民把他看作朋友,逢年过节杀猪时,都请他到家里喝酒,视他为知己,还将自己的孩子交给黄清教育,他成为了一名乡村教师。

黄清在回忆这段往事时,不免有些激动。“我感谢农村艰苦的生活,给与我历练与成长;我感谢朴实的农民,给与我豁达和善良。”黄清倾自己所知,除了教孩子文化课之外,还传授中国传统文化、西洋美术欣赏、组建管弦乐队等,在黄清的精心呵护下,一群农村孩子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后来,他的许多农村弟子已经成长为当地的骨干,有的还当上了镇长、局长、县长。农民惊赞:“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再后来,他从小学走进了中学,又从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成长为中学校长。

“我能在艰难困苦中保持乐观向上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从小就接受红色的教育,二是受家风的熏淘。父亲是我人生的镜子,他传承我爱党、爱国、爱事业的血脉,他传承我无畏困难、阳光向上的心态,他传承我踏实做人、匠心做事的家风。父亲一生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受到政治上的迫害。尽管如此,他对党、对祖国、对事业的忠诚之心始终不变,以70岁的高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从父亲身上悟出‘忠诚’的内涵。”黄清说。

1978年,黄清父亲平反落实政策。他重新返回哈尔滨结束了农村教师的职业生涯。黄清听从父亲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从事经济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会大有前途”的建议,成为了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名教师。

转折中的靓丽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学俄语的搞经济管理,对而立之年的黄清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挑战。

黄清看来,隔行不一定就隔山。你可以跨越崇山峻岭,走出一条成功之路。黄清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以超出常人的付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经济管理学者的价值与使命。

他把生命融入到经济管理的学习中,他从图书馆和书店找来当时最实用的经济管理书籍,系统地学习了经济学、管理学、经济管理学、宏观经济学等重要理论。他不知疲倦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深刻领会经济管理的内涵,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财富,为新的职业生涯筑起牢固的基石。

他抓住在黑龙江大学经济系进修的机会,从师知名经济学家雄映悟教授,汲取了丰富的经济学营养。他说:“我的经济学基础由雄映悟教授的心血铺垫,他的课程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受益匪浅。我现在成长起来了,不能忘记雄映悟教授的师恩。”

黄清通过系统学习后认为,林业发展有启动慢、周期长等自身的特点,我们应该遵循和结合林业发展的实际,编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林业发展特色的《林业计划学》。此外,国家推进的“天保工程”,为中国林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们也应该配合这一发展机遇,推出一本《林业计划学》,以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要。

1992年,黄清撰写的中国第一部林业大学经济管理等专业应用的《林业计划学》正式出版了。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黄清教授主编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专著。该书系统论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改革的“五个转变”,即观念转变、思想转变、体制转变、计划转变和管理模式转变,“五个转变”为扫清传统思想认识的迷茫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该成果荣获国家内贸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中国市场经济进入了快车道,并与宏观调控产生了不协调之际。黄清教授以经济管理学家的使命感,集结了国内八所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专家与学者,依托集体的智慧编辑出《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一书。该书着重论述了宏观调控的基本理论、基本做法和重大意义,详实介绍了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宏观调控的做法,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任意驰骋的列车,需要“控速”和“制动”等重要观点,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调有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黄清教授主编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学》紧紧扣住了时代发展主题,因现实急需而价值凸显。一出版就受到一些大学经济管理学科的青睐,有10余所大学将其作为教科书。该书被评为黑龙江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光明日报》曾发表评论,赞誉 “这是我国新时期勇于探索的一部有创造性的力作”。黄清教授也因此,先后被6所大学聘为经济管理学院的客座教授,被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聘为终身秘书长。

坚守中的忠诚

经过几十年的历练,黄清已成长为经济管理学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传奇,在淡泊人生中书写着生命的辉煌。

在论文发表上,黄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近300篇论文诠释着他对经济管理学的巨大付出和炽热情怀,彰显着一名经济管理学家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

影响力较大的有《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产业政策研究》一文,详实论述了国外环境、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为完善与修正新时期的产业政策提供了可行建议。《论我国林业跨越式发展》一文,深刻剖析了计划经济时代“重伐轻育”、“过度采伐”的弊端,以及管理粗放、科技滞后的现状,提出了我国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和方法。这两篇论文思维超前、观点新颖、立意深刻,对促进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业政策的完善、促进林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方案,在业界产生较大反响。

在培养人才上,黄清在经济管理学院走在前列,由他培养毕业的博士生多达69人,博士后3人。这些高职称高学历的人才,有的成长为经济管理专家,有的成为学术带头人,还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黄清感悟:“经济管理学院也是打造经济管理高端人才的阵地,利用这个阵地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我们的重要职能。”黄清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深入林业调研上,黄清教授的足迹遍布了全省40多个林业局、68个县(市),以及国营农场和垦区,他所到之处都留下了他深入基层一线“谈经济,议发展”的身影。他的许多论文都源自于林区和农场一线,都是研究如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的研讨。他在绥阳林业局结合该局实际举办了“林兴业旺”的讲座。他在讲座中畅谈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以及林业经济拉动其他经济发展的途径。讲座引发极大反响,“林兴业旺” 说到了林区职工的心坎上,说到了林业经济发展的点子上,他们将“林兴业旺”四个字镌刻在巨型花岗岩上,并耸立在林业局大门旁,成为绥阳林业局的局训。黄清认为,“基层一线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源泉,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使你的研究有的放矢,使研究深入击中靶心。”他在“深入一线、学用结合”的道路上留下一串闪光的足印。

在学习欲望上,黄清保持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他坚持几十年自费订报刊10余种,报纸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晚报》等,杂志有《求是》等。他说:“我是搞经济管理的,必须在第一时间了解国家大事和国家领导人的最新声音,了解我国经济与管理的动向。否则,就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黄清内心澎湃着强大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驱动着他学习热情高涨不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如今,已进入暮年的黄清教授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说:“岁月不饶人,我已是血压、血糖、血脂三高的高龄老人,视力明显下降,手也颤抖得厉害。但是,我还坚持学习和撰稿,只要一息尚存,我就不会放下手中的笔。”

当下,黄清教授正在构思撰写一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文章,题目为《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他要对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开发、合作、质量、速度、节约等十个要素加以论述,为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出谋划策。

在回顾业绩时,黄清感言:“我的成绩来源于党的培养、家风的熏染、个人的努力和爱人的支持。”

“爱人是我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伴侣。她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在医院工作,她不嫌弃我出身不好、务农,而与我结婚。她心甘情愿放弃城市的生活,跟随我下乡到林口农村落户,与我在农村度过了11年的艰苦岁月。有一次,我得了肺炎住院,她日夜精心护理我,使我快速康复。没有她的付出和支持,也没有我今天的成绩!”黄清有感而发。

纵观黄清的人生之路,那是一条坎坷不平的路,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在这条路上贯穿着一条红线——忠诚。忠诚是他遗传的基因,忠诚是他生命的底色,忠诚是他力量的源泉,忠诚是他精神的支撑,忠诚是他走向成功的法宝,忠诚是他对党、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忠诚是他对事业鞠躬尽瘁的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