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依托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学校生态系统大数据中心,我校多源遥感数据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团队在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退化与改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Intervention effects of different forest management measures on forest degradation and improvement in Northeast Asia”为题,发表在资源管理领域国际权威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中科院一区,五年影响因子12.7)。

可持续森林管理在制止和扭转森林退化、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然而,当前科学界对于不同森林管理措施对森林改善行为的定量作用机制仍缺乏统一认知。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基于多源地理空间数据与因果推断方法,开发了一套森林退化与改善的定量评估框架,生产了一套东北亚森林退化/改善数据产品,并在东北亚区域尺度系统评估了不同森林管理措施的干预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2001-2021年间,东北亚地区超过90%的森林呈质量改善趋势,平均改善强度提升0.44。其中,人工林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天然林,且长期稳定的管理措施能持续增强森林质量。研究在区域尺度上揭示了不同管理措施在抑制森林退化、促进森林改善方面的差异性作用。该成果不仅深化了对森林管理生态效应的认识,也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15.3.1(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监测与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持续森林经营贡献东林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该成果体现了我校在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可持续经营领域的科研优势与创新能力,也展示了青年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的国际学术竞争力。研究对于推动林学一流学科建设、服务东北亚区域生态安全与全球森林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技术路线图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resconrec.2025.108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