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是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9月11日,由我校承办的“2025年黑龙江省首个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我校科学会堂启动。本次活动整合全省科普资源,发布多条研学路线与高校科普品牌名单,全面展示黑龙江省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融合方面的积极进展。

黑龙江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惠出席并宣布活动启动,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庞达主持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未来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李坚出席活动并致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晓燕,我校党委书记孙猛、校长宋文龙等领导出席活动。37家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代表,省、市科协有关负责同志,有关高校师生代表、科技工作者代表等近400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刘惠宣布2025年黑龙江省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正式启幕。现场发布了覆盖全省13个市(地)104个研学点的29条具有龙江地域特色的科普研学路线,整合省内科普场馆、科研设施、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自然人文景观等资源,涵盖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海洋探索、人工智能、国防科技、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等众多科普主题,促进科普研学与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教育实践深度融合,带领青少年在科普之旅中感受龙江科技创新的力量。


我校全先奎教授作为科普专家作经验分享。他结合自身培养近900名学生的经历,提出科普工作应注重“知行合一”,并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通过录制微党课、撰写文章等方式,坚定不移地做绿色的使者,为美丽中国建设培养更多合格的生态文明建设者。

启动仪式特别设置了情景剧环节,由我校师生故事为原型并参演的情景剧生动再现了林学院邹莉教授团队在“尚志食用菌科技小院”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感人故事。现场还为新获批的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小院代表授牌。


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入选中国科协高校科普品牌示范工程“高校星火馆”的8所高校和入围省级行列的7所高校名单,我校校长宋文龙代表入选高校发出联合倡议,他提出三点行动方向:一要开放共享,集中开放科技类博物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优质展教资源,组建跨校共享的“云科普资源库”,让龙江特色科研成果触手可及;二要组建队伍,联合师生力量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系统梳理高校优质科普课程,打造“科学家进校园”“实验室开放日”等品牌活动;三要精准服务,围绕“六个龙江”建设需求,在全国科普月、科技周等节点,面向各类群体开展定制化科普服务,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以“点亮精神火炬 逐梦科技强国”为主题,现场全省科普大篷车弘扬科学家精神联合行动正式启动。13个市(地)的38辆科普大篷车通过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我省52位院士在创新中国、创新龙江建设中的卓越贡献。

李坚院士在致辞中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做科学精神的“传播者”,要走出实验室,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普做到群众心坎里;要做科普创新的“实践者”,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打造符合群众要求的科普产品,让科普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要做科普协同的“推动者”,要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人人参与科普、人人受益科普”的大科普格局。

当天,来自全省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的20家科技小院亮出科技成果,为参观者带来“科技+农业”盛宴。在“智汇龙江”2025前沿科技成果展前,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原子能研究院等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研发的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网络安全、新型材料、农林科技、核技术应用等领域的40余项沿科技成果,让公众切实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据悉,科普月期间全省将开展各类科普活动逾千场,积极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科学传播新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