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张少鹏副教授在数字政务平台治理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跨部门合作能否助力数字政务平台边界重塑?——基于机器学习与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公共管理学顶级期刊《公共管理》(Pubic Administration)(SSCI一区,ABS 4星)。

研究系统梳理了分权机制和部门竞争带来的政府组织碎片化问题以及政府数字化变革为现代国家治理模式和治理逻辑提供的发展空间。面对公共卫生危机下空前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通过数字政务重塑传统治理模式,实现民众高度信任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治理奇迹。然而,科层组织间的利益边界严重制约着数字政府的整体性治理,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典型的数字治理平台仍存在部门间信息孤岛、业务服务协同不足的资源整合困境,进而导致数字治理平台响应民众诉求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失灵。“牵头任务制”作为新的跨部门协调组织方式,旨在解决部门分化问题,其组织形式特色在于聚焦某一具体问题,以其灵活机动、设立门槛低和行政成本节约等优势大量应用于地方治理实践。因此,研究从跨部门合作视角切入,探讨牵头任务制这一特定治理形式通过资源整合、权力重构和组织重塑,进而推动数字政务平台整体治理的组织逻辑和适用潜能。
研究团队总结了三点边际贡献:第一,聚焦于牵头任务制这一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部门合作组织形式,探究数字政务治理平台的有效运转机制,为深入推动数字政府整体性建设和治理平台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证据。第二,根据行为理论构建了一个基于注意力的行为模型,以识别跨部门合作与数字政务平台治理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从显性绩效激励和隐性官方动机的双重视角出发,揭示促进数字政务建设中跨部门合作的动力和微观机制。第三,基于人民网主办的全国性问政平台“领导留言板”数据,运用先进的文本分析和机器学习方法,开发出更细致的数字政务平台治理指标,包括政府响应间隔和政府响应质量,并定量评估牵头任务制跨部门合作的社会治理影响。
团队提出了三方面研究启示:其一,重塑制度权责边界,对各政府部门的数据收集、管理、公开与使用的权责进行框定,对多元部门之间的权责进行整理,保障数字空间互动的规范性与持续性;其二,重塑业务流程边界,根据不同部门的业务流程与需求,围绕数字技术逻辑进行软硬件部署、系统集成与业务模式创新,构建以数字逻辑为导向的业务合作模式,提升部门业务在条线组织结构之间流动的便利性、及时性与整体性;其三,抓住牵头组织这一责任担负和绩效激励的“牛鼻子”,设定差别化和精准化的绩效综合评估机制,激励地方官员适时评估、反馈与调整注意力资源分配规模与结构,助推数字政务平台跨部门合作的整体性治理。
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张少鹏副教授为文章第一作者。该研究为基于牵头任务制的跨部门合作助力我国数字政务平台治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证依据,标志着我校在数字政务和社会治理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padm.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