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学校王琦、刘娇娇、童麟澳3名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作为服务西部、奉献西部的典型代表亮相CCTV13的《焦点访谈》栏目,在节目中看到了她们在新疆服务时的青春身影,见证了她们用知识与爱心点亮边疆教育的动人故事。

王琦是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学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温宿分队组织委员,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八中学,先后担任九年级1-5班物理老师。服务期间获温宿县第八中学“儒雅教师”称号。在校期间获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刘娇娇是文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学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温宿分队活动委员,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八中学,担任七年级1-6班道德与法治老师、七年级6班副班主任、太极社团指导教师。服务期间获温宿县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研赛片区赛初中组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研赛活动初中组道德与法治学科三等奖。在校期间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女子太极拳第三名、女子双器械第二名,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童麟澳是土木与交通学院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曾任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学校学生会执行主席,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团支部书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温宿县第八中学,担任七年级5班副班主任,七年级4、5班数学老师。服务期间获全国“青马工程”优秀学员、温宿县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在校期间获黑龙江省优秀毕业生,校级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节目主持人介绍,我国西部地区的面积占到全国将近3/4,人口却只有全国1/4多一点儿。过去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比较慢,不仅去西部发展的人才相对比较少,而且西部地区的人才外流还比较严重,人才东南飞现象让西部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如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兴产业的崛起,西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向西部、扎根西部、服务西部,王琦、刘娇娇、童麟澳只是东林近300名东林支教青年中的一小部分,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奉献故事!
15年接力,东林学子向西部5万余名孩子播撒爱
支教15年,选派299名志愿者,服务贵州、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等地30余所中小学、1200多个班级,累计授课30万课时,家访1100余次,受益学生5万余人次!
2009年,东北林业大学参与了团中央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随后,学校专门成立了东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5年的时间里,招募人数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30人。不断增加的是人员数量,也是东林学子积极投身基层、在西部大地播撒爱的种子的生动写照。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已成为东林青年的情感共识和价值追求。东北林业大学一批又一批研究生,接过支教的“爱心火把”,源源不断地给西部的孩子送去知识,送去温暖。
浇灌,以知识传递知识
教学是研支团的主要工作。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每个人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研究生支教团作为东林的一张靓丽的名片,代表着东林的育人水平。在去服务地之前,学校组织本届支教团成员与往届成员座谈交流经验,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生活技能和急救知识,提前去一些学校实习实践,支教团成员之间开展讲课互评和板书设计指导等,炼就他们的育人本领。
“老师,学习就是每天上课写作业吗?”“不是啊,学习是学知识、学做人,领略各种未知风景,找到自己想去的顶峰”。第25届研支团温宿分队队长贾晨明刚去新疆温宿县第八中学的第一节课,孩子们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西部孩子有的沉稳内敛、乖巧懂事,老师和家长更容易放心;有的学生性格开朗、善于沟通,是班级里的“开心果”;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有的学生成绩平平、活泼好动,经常自告奋勇参加班级的各项集体活动……在志愿者们看来,每一名孩子都是一颗耀眼的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独特的价值。
他们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探索教学方法,给枯燥的知识点编口诀,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举办科普课堂、趣味知识游戏,拓宽学生的视野;自费给学生购买奖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让这里的孩子们身心得到良好成长。

东林支教团成员为服务学校学生授课
曾服务贵州省台江县第一中学的禹雨,担任七年六班英语老师,学生入学平均成绩为52.1分,在首次期中考试中,以120.4分的优异成绩超过实验班1.5分,位居年级第一。
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岷县分队队长周义强所带体育科目面对中考体育加试的压力,他向其他老师学习动作细节和要点,对每个学生做针对性的调整,学生们在跳绳、立定跳远等项目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王润雨是支教团榕江分队的成员,他所在学校的孩子们大多为留守儿童,不少学生的家离学校还很远,平时都住校。有的同学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他就因人而异制定方案,利用课下时间一对一辅导。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志愿者们还在支教学校开设了太极、二胡、舞蹈、非遗手工等社团和“双师课堂”等。
呵护,搭建爱的桥梁
台江县是东北林业大学支教时间最久的地区,学校已连续11年选派志愿者到这里。志愿者们走在街上,大家都会很自豪地说孩子是林大来的大学生教的。在台江,东林支教团已经成为一个特色知名品牌。
“爸爸妈妈最近总吵架,我该怎么办?”“收到同学的情书怎么处理?”……为了解决台江地区的青少年学生的青春期成长问题,支教成员们于2021年4月策划启动了“东林小树洞”书信结对公益项目。
学校团委挂职副书记王莹介绍,“东林小树洞”在支教地设置“林听”“树洞”两个信箱。“林听”信箱接收孩子们的来信后邮寄到哈尔滨,由学校的志愿者手写回信后寄回台江;“树洞”信箱接收孩子们来信后,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编辑好回信内容后,志愿者将内容打印在专门的信纸上转交来信的孩子。


如今,“东林小树洞”已经成为连接台江二中和东北林业大学之间的桥梁。5年多以来,“东林小树洞”收到2000多封学生来信。孩子和志愿者们是笔友,也是朋友。“每当我把烦心事写好从小树洞寄出后,就开始期待回信。东北林业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提供意见和建议,就是我烦恼的解药。”台江二中八年级(6)班的刘晓兰这样说。
文字从来都是双向奔赴,互相治愈。东北林业大学理学院2022级刘威说,在与小笔友的书信往来中,深入了解了他们的学习和家庭情况,通过笔下的文字向他们传递温暖,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希望借助“东林小树洞”这座桥梁,为更多西部中小学学生提供帮助,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与进步。
他们是学生思想上的引领者,更是行动上的带领者。
筹集爱心伞、募集爱心棉衣、捐赠图书、捐赠学习用品,举办“信语心愿·爱心空投”捐赠活动,“深蓝圆梦计划”等特色活动……支教团的志愿者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把孩子们的需要放在心上,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

东北林业大学捐赠爱心伞

东北林业大学支教团为西部孩子们分发爱心衣物
孩子们感谢的方式也很简单,他们会给老师口袋里塞零食,在老师办公桌上放一些亲手制作的贺卡和玩具,或者偷偷地抱住他们……东北林业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榕江分队王润雨说到。
真心换来真心。在学校每年举行的研支团事迹分享会上,支教地的家长、学生、学校老师、学校负责人都会远程表达他们对东林学子的感谢和祝福。“老师,您走的时候因为住校,只给您准备了一个小挂件,您还会再回来吗?我很想念您!”台江第一中学邰凯潇哽咽地说。支教团的学生们一边观看着大屏幕,一边轻轻地擦拭着感动的热泪。

支教一年又一年,志愿者们教过姐姐,又教妹妹,教育帮扶在西部得到了延续。其中一部分学生因为对老师的爱、对东北林业的向往,考入了东北林业大学。
谭安泰目前是东北林业大学2022级林学院的学生,当年他就读的初中台江第二中学就是学校研支团支教的学校,也就是在这里,通过支教团老师的介绍了解了“东北林业大学”。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填报了他满心向往的学校。“现在我是大三,毕业后我将去西藏,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样,用自己所学为边疆地区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次次支教、一次次付出、一句句肯定、一群小孩儿特殊的感念……学校9次获评全国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连续4年获评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17名志愿者获评全国西部计划考核等次“优秀志愿者”。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很荣幸,我能成为支教团中的一员”“我们的支教小分队有着不同的思考、不同的经历,但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西部大地播撒爱与希望的种子。”“我们想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一扇窗,搭建与外界交流的桥梁。”……学校研支团的每一位志愿者,自觉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结合,让青春之花在西部绽放。
从几个人,到现在的一群人。学校第26届研支团的30名成员目前正服务于新疆温宿、甘肃岷县、黑龙江东宁、贵州台江和榕江的7所学校。第27届研支团的31名队员们也将于今年7月奔赴西部。
关于温暖与梦想的故事仍将不断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