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

发布日期:2021-06-29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校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更好服务于学校和国家建设,新闻网将陆续推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相关事迹介绍。



颁授仪式上,张桂梅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在发言中,她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张桂梅发言实录——

尊敬的习近平总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张桂梅,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将代表党内最高荣誉的“七一勋章”授予我们29名同志,这份光荣属于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每一名共产党员。请允许我代表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们,感谢党中央对我们的充分肯定,感谢广大党员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

46年前,我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在无数次家访中,看着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在党的关怀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华坪儿童之家、女子高中先后建立,近2000个女孩考入大学,172个孤儿有了温暖的家。这里特别想说,办学初期,条件艰苦,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就在于党的精神感召,学校党员向着党旗保证“一定要把女子高中办好”,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谆谆教导,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党建统领教学、以革命传统立校、以红色文化育人,引导学生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的好女儿。许多学生和我说,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们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帮她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着她们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在山沟沟里也能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美好的未来。

有人问我,为什么做这些?其中有我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则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小说《红岩》和歌剧《江姐》是我心中的经典,我最爱唱的是《红梅赞》。受革命先烈影响,受党教育多年,我把党的声誉看得很重,把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看得很重。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许多共产党员每天正在做的事情,而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们如此崇高的荣誉。戴着这枚沉甸甸的勋章,我受到莫大的鼓舞。习近平总书记说,“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党的百年华诞即将到来,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党青春永驻,伟大的祖国繁荣富强,伟大的人民幸福安康!

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张桂梅同志事迹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中央媒体持续关注报道,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张桂梅:为大山女孩打开广阔人生

2020年高考录取结果出来后,张桂梅不断收到学生发来的喜讯,又一批大山里的女孩子考上大学了。

12年来,她全力推动发展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已经有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半生坎坷半生贡献,张桂梅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

9月4日,张桂梅当选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谦虚地说:“我个人获得的荣誉,是由后面无数的无名英雄支撑的,荣誉是全县人民的。”

“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17岁那年,她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后来同丈夫一起在大理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平和喜乐的一段时光。

幸福的日子很短暂,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张桂梅先是在华坪中心中学任教。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厄运再次降临。

1997年4月,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

“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吗?”张桂梅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决定,这病先不治了——马上要中考的学生更重要。

第二天,她一边吃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子宫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不幸的是,不久后,她未痊愈的身体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学生们知道老师的病情后,哭着说:“是我们把你累病的。”而张桂梅心里清楚,是学生一直支撑着她站在讲台上,给了她生命的火光,“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说‘同学们,请坐’。”

1998年7月,直到把民族中学的又一批学生送往中考考场,她才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

2003年,张桂梅接手过一个特殊的班级。这个班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老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

为了能管住那些半夜跑出去玩游戏机的男生,张桂梅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个男生住在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然后和男生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这些男生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而她自己每顿饭仅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因为家中一贫如洗,她一年后不得不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让她回校复读。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自己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

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回报。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学生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生无儿无女的张桂梅,成为许多学生的“妈妈”。“我感到幸福极了。”张桂梅说。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02年,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02年起,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来自张桂梅的爱,在华坪女高延续着。(事迹转载于中国教育报2020年9月7日报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