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部在主西607会议室召开集体备课会,核心议题为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度融入《概论》课程教学。省委宣讲团主讲教师、省重点学科“党建理论”带头人祝福恩教授受邀领备。学校党委书记孙猛,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春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冰,相关学院党委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部全体教师及2025级博士研究生代表共同参与备课。

祝福恩教授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他紧扣“十五五”规划关键领域的新提法、新论断,深入剖析其与《概论》课程的内在逻辑,并结合鲜活案例解析全会精神的实践指向。他强调,讲好思政课需立足“活、透、实”,既要深研文件底层逻辑,更要扎根现实、聚焦学生关切,使学生真听、真信、真用。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祝福恩教授的领备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为精准把握全会精神、优化课程设计提供了权威学理支撑与宝贵教学启示。
学校党委书记孙猛总结指出,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政治要求,也是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强调,思政课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及时将全会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转化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历史、理论与实践逻辑。他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学一步、学深一层;要善于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结合国家发展实践与学生现实问题,把“中国之治”的道理、学理、哲理讲透讲活。
教研部主任杨丽艳部署了后续教学转化任务,一是在“融得准”上求突破,系统梳理全会核心观点与教材知识点的对应关系,形成“融入点—结合点—拓展点”三维指引;二是在“讲得活”上创特色,依托“教师自备+专家领备+集体研备+实践拓备”模式,结合AI课程建设与地域、校本资源,打造“样板课”;三是在“效果好”上验成效,坚持以学生真问题为导向,邀请思政课后备博士研究生及本科生代表,通过师生共备同研、课堂互动与实践报告等方式检验效果,力争将《概论》课打造成学生真心喜爱、彰显学院特色的标杆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