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至5日,第一届中俄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国际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会议由东北林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共同主办,吸引了来自28家中俄科研机构、高校及政府部门的194位代表参加。
开幕式由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于海鹏教授主持。东北林业大学校长宋文龙教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校长伊琳娜·梅尔尼丘克(Irina Melnichuk)教授(线上)、俄罗斯联邦林业署副署长亚历山大·潘菲洛夫Alexander Panfilov(线上)及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吴殿峰分别致辞,共同强调中俄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合作的重要意义。
开幕式后,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明泽教授主持了“中俄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与新书发布仪式。于海鹏与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副校长亚历山大·多布罗沃夫斯基(Alexander Dobrovolskiy)共同为“中俄生物多样性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旨在搭建稳定高效的中俄科技交流平台,共同应对区域与全球生态挑战,推动欧亚大陆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于海鹏与亚历山大·多布罗沃夫斯基为研究中心揭牌
会议同期发布了由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部重要学术著作——东北亚生物多样性丛书之《东亚维管植物名录》与《中国东北鸟类野外手册》。这两本书为东亚植物和东北鸟类研究提供了权威参考资料。

新书发布
大会报告环节,多位中俄知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两国在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保护与政策应对方面的前沿进展。会议还设置了8个分会场,共举办31场专题报告,主题涵盖脊椎动物、土壤动物、森林、湿地、微生物、保护政策及智慧监测等方向,中俄学者围绕监测技术、数据平台建设与保护实践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闭幕式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林业技术大学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Aleksandr Alekseev)院士与东北林业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林学院院长孙龙教授作总结发言。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会议为未来中俄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建议将联合研究中心建设为开放平台,拓展研究范围至欧亚大陆尺度,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与联合研究计划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