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新闻中心推出“我们这十年”系列报道,聚焦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回顾2012—2021这十年学校办学治校的成就,凝聚新征程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根”和“本”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2012年以来,学校逐步深化对本科教育的认识,坚持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根”“本”地位,坚持内涵发展,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绿色与创新:锚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
2012年,扎根鹦哥岭的刘磊,被光明日报以《选择一种有远见的生活方式》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塞罕坝精神”,47名东林本科生参与塞罕坝初期建设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2022年,首批54名“支林”计划毕业生前往基层林区工作,“支林”学生王楚先登上光明日报的报道……
2018年,刘磊回母校作报告
2019年,部分塞罕坝建设者回母校参加活动
过去十年间,“绿色”成为东林学子身上最鲜明的两个特质之一,另一个鲜明的特质则是“创新”——东林学子以极具颠覆性的创新设计,连续五年获得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金奖;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2017—2021年,学校连续五年排名农林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首;十年间累计获得1466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
2021年,我校生命科学学院NEFU_China团队凭借“基于G-四联体的病毒检测系统”
(G-quadruplex-directedcolorimetricvirusdetectionsystem)课题第五次获得了iGEM的金奖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本科教育必须深刻把握的核心问题。过去十年,东林着力强化绿色、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育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学校校长李斌说。十年间,学校采取的系列措施见证了绿色、创新人才培养行动:
——强化顶层设计。2014年、2018年、2022年,学校三次启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不断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最新修订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理念,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品德、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生态文明教育和综合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复合创新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四类人才培养,矢志构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2021年7月14日,学校对2022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部署
——实施特色计划。2012~2014年,学校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农林教育教学改革,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2018年以来,学校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生态安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任务,开展“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2021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精神,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研究生“支林”计划推免专项,选派优秀推免生深入基层林区工作1~1.5年,着力培养知农爱林的新型人才。
2022年6月24日,学校54名首批“支林”学子奔赴林区
——完善教育教学体系。课堂教学是育人主渠道,近年来,学校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开设生态文明专题课程,构建起生态文明课程体系。2019年,设立林业工程类“成栋班”,培养适应林业工程领域高层次国际创新型人才;2020年,学校增设生物科学(拔尖人才成栋班),培养卓越林业生物学拔尖人才。2012年以来,学校加强双创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展双创师资培训、举办创新创业年会、建立了创业园、承办了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有了很大提升。
2020年12月9日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专业与课程:深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专业建设是学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学校优化结构、体现特色、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性任务,专业建设好了,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就立起来了。”学校教务处处长李明泽说。
2015年,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过去十年,学校专业建设的“四梁八柱”不仅立起来了,还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批卓越计划专业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2项、新增7个本科专业、1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第三级专业认证……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2012年以来,学校紧密对接创新链、产业链,主动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技术、社会发展新需求、多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结合国家高等教育和战略发展现实问题,主动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布局:2017年,增设了生态学本科专业;2019年,增设了家具设计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2个本科专业;2020年,增设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2个本科专业;2021年,学校着力推进“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新型辅修专业、微专业建设,首批建成森林研学与康养、光电科学与技术、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三个辅修专业,光电科学与技术辅修专业当年实现招生培养。十年间,学校还调整、撤销了几个专业,目前共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6个专业招生,有11个大类30个专业实现大类招生、大类培养。
专业建设必须聚焦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这个核心开展,这是近十年学校开展学科建设的基本遵循。2012年,学校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成功申报了土木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两个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2014年,林学、林产化工等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推动了服务“三农”人才培养;“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实施构建起林工交叉、林理支撑、林文交融的学科交叉发展大格局,为学校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未来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9年,教育部推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2022年,学校获批了26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双万计划”专业数约占本科招生专业数的60%。
2020年7月,学校举行本科课程评估专家培训会
如果说专业建设是支撑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课程建设则是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毛细血管”,起着全面激活人才培养机能的作用,十年间,学校课程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
2012~2015年,学校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建设原则,累计建设279门重点课程,使重点课程达到国内同类优质课程建设水平,《木材与人类生活》《室内花卉与装饰》《森林与人类》等课程成为国家、教育部、省精品视频公开课,《动物生理学》《保护生物学》等5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2014~2021年,学校建设在线开放课程1226门、慕课62门,立项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2门,其中25门入选黑龙江省优质课程平台,并在全国平台上线,12门在线开放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线上线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建设要紧跟教育发展形势,“不能用过时的知识培养明天的毕业生”。2019年,学校以促进卓越教学为引领,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共进的立体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育人动力机制。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校因势利导,全面推动线上课程建设。2020年学校增选为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同年5月,根据“双一流”建设要求,学校出台《东北林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截至2021年,累计立项并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8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11门。
学校召开2019年度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
十年间,学校在教材建设上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27名专家入选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院校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数十部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农业部“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国家林业局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选题目录等,李坚院士主编的《生物质复合材料学(第二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改革与发展: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助推器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创新是第一引擎,要成就伟大的教育,教育创新就一刻也不能停顿。”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振聋发聩。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唯有创新,才能跟上形势发展变化,才能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取得新发展。创新,也是学校近十年教育发展的主题,是支撑学校教育高质量内涵发展的发动机、源动力。
没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2014年,学校开展了以“传承·创新·提升”为主题的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2018年,开展了以“回归·改革·创新”为主题的本科教学思想大讨论。2019年开始,学校隔年召开一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旨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表彰先进,形成更新教育理念、研讨教学思想的长效机制。
学校2021年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校长李斌在会上讲话
谋定而后动,有了统一的改革思想和发展共识,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发展在十年间呈现了新气象。一流本科教育改革、“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施“支林”计划、大类招生等招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等一大批改革“大动作”相继推出。十年间,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9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4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见证着学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成绩。
相较于学校层面的改革“大动作”,学生们对于与自身切实相关的改革“小细节”,感知得更深刻一些。在2014年、2018年、2021年学校三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分制改革、转专业改革、考试方法改革后,学生们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学习自主权,可以自主选课程、选学习进度、选教师、选专业,学习积极性得到空前激发,在形成性考核评价的激励下,学习方式完成了由突击式的“考什么学什么”向“持续学、全程学”转变。
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点,十年间,学校把质量价值观和标准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迎接教学审核评估、推进院部教学评估、实施本科专业评估、开展本科课程评估、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坚持本科教学督导,一系列保障举措为教育教学建起了标准和范式,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保障。
“无论学校教育如何发展,人才培养的本质职能不会改变,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不会改变。面向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心怀国之大者,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李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