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投稿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新闻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见贤思齐 |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先进事迹

日期:2021-07-08 发布单位:新闻中心
文字 图片
电话 摄影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颁授“七一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授予“七一勋章”的决定》,授予29名同志“七一勋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为了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校形成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师生党员、干部牢记党的性质宗旨,牢记党的初心使命,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更好服务于学校和国家建设,新闻网将陆续推出“七一勋章”获得者的相关事迹介绍。

孙景坤 血战上甘岭的英雄,深藏功名战贫穷

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孙景坤

【人物简介】

孙景坤

1924年10月生,1949年1月入党,辽宁庄河人,辽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原第一生产队队长。先后参加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退役后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和“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6月29日上午,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

与此同时,辽宁丹东,“七一勋章”获得者、97岁的孙景坤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未能到现场参加颁授仪式。

他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先后参加了四平、辽沈、平津、解放长沙、解放海南岛、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荣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退役后他毅然回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是共产党员吃苦在前、公而忘私崇高品质的典范。 

“三过家门而不入”

1948年1月,在家乡担任农会副会长的24岁青年孙景坤,告别刚结婚一周的新婚妻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转战辽沈、平津,一路南下解放长沙、海南岛。

解放战争中,孙景坤凭借扎实的作战能力,先后在辽沈战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战役和海南岛战役中分立二等功。

由于表现出色,孙景坤于1949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孙景坤随部队从海南战场撤回后集结在丹东,待命过江。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战友们劝他回家看看,他却总是拒绝:“在外边打了三年仗,咋能不想家?但别人都不回家,就我特殊?”

后来因腿部中弹,孙景坤被送回丹东治疗,他仍然没有回家。伤好后孙景坤再次入朝,却因为没有找到原来的部队,只好二次回国。

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孙景坤仍然没有回家,而是跑到志愿军某机关打听自己部队的下落。两天后,他第三次过江追赶部队。“走之前回头看了看家的方向。只有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孙景坤说。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孙景坤印象最深的是1952年秋季战术反击作战中守卫上甘岭161高地的战斗。

1952年10月27日,已担任副排长的孙景坤接到命令,率领9名战士,带上8箱手榴弹和2箱子弹,增援已连续驻守161高地12个小时的战友。彼时,161高地三面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天上飞机轰炸,地上众炮齐发,要送补给和人员上去,就要冲过十几条封锁线。

以敌军飞机轰炸升腾起的烟雾做掩护,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瞅准了敌人的火力盲区,扛起弹药箱冲上161高地。当时,高地上只剩几名战士还活着,孙景坤带领战士们立即投入战斗。

孙景坤说,那时敌人疯狂反扑,看着战友一个个倒下,他也打红了眼,把一颗颗手榴弹不断掷向敌人。“大概投了一百五六十发吧,后来离我一米多远的地方躺着二十来个被炸死的敌人。”

持续43天的上甘岭战役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打出了英勇顽强、血战到底的上甘岭精神,这场战斗对朝鲜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回想起当年经历的残酷战争,孙景坤眼里含泪,“我伤心落泪,是因为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有些战友的名字我已经记不清了,但他们的模样就印在我的脑子里。”

低调回乡,带领村民脱贫

1955年,复员的孙景坤放弃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回乡务农。

回乡后,孙景坤将组织关系交给村党支部,退伍手续交给地方民政部门,对自己的功绩只字未提。他的光辉事迹,在他复员回乡后的几十年里都无人知晓,就连他的子女都不知道。

从农民成为战士,又从战士成为农民,经历过战场厮杀的孙景坤,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孙景坤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粮菜生产和山城村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在家乡滚兔岭上栽下了13万棵松树和板栗树,并带领村民一同修建水坝改造耕地。

山城村里有条河,经常泛滥引发水灾。他带领村民开山碎石、肩扛手提,筑起一座堤坝。

“山城一队北部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山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邱大鹏感慨地说,这首流传下来的顺口溜,是乡亲们对孙景坤带领大伙改天换地最好的感念。

靠着孙景坤的带动引领,山城村把上百亩烂泥滩改造成良田,在数百亩荒山上种植板栗、落叶松等经济林,一跃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

英雄,在惊涛骇浪中向死而生,也在平凡的日子里甘守寂寞和清贫。

摩挲着旧军装上的军功章,老人说:“和牺牲的战友比,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条件再艰苦,能比战场上苦?我活着,是替战友们活,我要把他们想干却来不及干的工作干好,才对得起他们。”

20世纪90年代,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改建,向社会征集文物。孙景坤默不作声地将立功证书、立功喜报和部分珍贵老照片捐出来。纪念上甘岭战役60周年时,相关部门邀请他去北京参加活动,需要穿军装拍照,他才从箱子底下找出军功章挂在胸前。

“和那些牺牲在战场的战友们比,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孙景坤说。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广州日报、参考消息、辽沈晚报等)

推荐内容返回